基于工作流和QoS可控的服务组合技术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引言 | 第8-21页 |
·研究背景和意义 | 第8-10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问题的研究现状 | 第10-18页 |
·服务组合 | 第10-16页 |
·服务质量 QoS | 第16-18页 |
·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第18-19页 |
·主要研究内容和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9页 |
·论文章节安排 | 第19-21页 |
第2章 QoS 可控的服务组合框架 | 第21-28页 |
·服务工作流的特点 | 第21-22页 |
·QoS 可控性分析 | 第22-24页 |
·QoS 属性的分析 | 第22-23页 |
·QoS 可控性的概念 | 第23-24页 |
·QoS 可控的服务组合框架 | 第24-27页 |
·本章小结 | 第27-28页 |
第3章 QoS 可控的服务空间组合 | 第28-41页 |
·服务空间组合与 QoS 分析 | 第28-30页 |
·基于服务工作流日志的业务频率识别方法 | 第30-33页 |
·基于可变粒度的 Web 服务空间组合方法 | 第33-34页 |
·实验验证 | 第34-36页 |
·多粒度服务空间组合的 QoS 可控性分析 | 第36-40页 |
·空间组合前后的 QoS 对比分析 | 第36-38页 |
·与现有方法比较 | 第38-40页 |
·本章小结 | 第40-41页 |
第4章 QoS 可控的服务时序组合 | 第41-52页 |
·服务时序组合与 QoS 分析 | 第41-42页 |
·服务预取影响因素分析 | 第42-44页 |
·服务预取计算模型 | 第44-46页 |
·性能评价 | 第46-51页 |
·实验设计 | 第46-49页 |
·与现有方法比较 | 第49-51页 |
·本章小结 | 第51-52页 |
第5章 QoS 可控的服务工作流系统原型与应用 | 第52-57页 |
·WSWF 系统原型介绍 | 第52页 |
·QoS 可控的 WSWF 系统的体系结构 | 第52-54页 |
·WSWF 系统的应用 | 第54-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7-59页 |
·本文的创新点 | 第57页 |
·全文总结 | 第57-58页 |
·下一步研究工作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个人简历、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