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引言 | 第6-8页 |
1 研究目的 | 第8页 |
2 研究方法 | 第8-14页 |
·研究设计 | 第8页 |
·总体设计 | 第8页 |
·样本含量 | 第8页 |
·随机分组 | 第8页 |
·病例的来源与选择 | 第8-10页 |
·病例来源 | 第8页 |
·病例诊断标准 | 第8-9页 |
·病例纳入标准 | 第9-10页 |
·病例排除标准 | 第10页 |
·病例剔除标准 | 第10页 |
·治疗方法 | 第10-12页 |
·试验治疗用具 | 第10-11页 |
·细芒针组 | 第11页 |
·面针组 | 第11-12页 |
·二组治疗期间注意事项 | 第12页 |
·意外情况的处理方法 | 第12页 |
·疗效判定标准 | 第12-14页 |
·统计方法 | 第14页 |
3 研究结果 | 第14-19页 |
·病例完成情况 | 第14页 |
·临床一般资料 | 第14-16页 |
·二组患者性别比较(见表1) | 第14-15页 |
·二组患者平均年龄比较(见表2) | 第15页 |
·二组患者西医临床分型比较(见表3) | 第15页 |
·二组自身含水量比较(见表4) | 第15页 |
·二组自身油性比较(见表5) | 第15-16页 |
·二组自身粗糙度和光滑度比较(见表6) | 第16页 |
·疗效评价 | 第16-19页 |
·二组鼻唇沟长度临床疗效比较(见表7) | 第16页 |
·二组各疗程治疗前后面部鼻唇沟长度减少百分比比较(见表8) | 第16-17页 |
·二组鼻唇沟宽度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9) | 第17页 |
·二组鼻唇沟深度的临床疗效比较(见表10) | 第17页 |
·二组自身含水量治疗前后比较(见图1) | 第17-18页 |
·二组油性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1) | 第18页 |
·二组粗糙度和光滑度治疗前后比较(见表12) | 第18页 |
·二组面部皮肤质地治疗前后自身比较(见表13) | 第18-19页 |
·二组不同西医证型疗效比较(见表14) | 第19页 |
·不良反应 | 第19页 |
4 讨论 | 第19-27页 |
·面部松垂的中医学认识 | 第19-20页 |
·足阳明经与面部皮肤美容的关系 | 第20-21页 |
·面部松垂的西医学认识 | 第21-22页 |
·细芒针的选择 | 第22-24页 |
·面部松垂细芒针、毫针刺法效应的机制 | 第24页 |
·穴位处方的选择 | 第24-25页 |
·结果分析 | 第25页 |
·问题与展望 | 第25-27页 |
致谢 | 第27-28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0页 |
文献综述 | 第30-37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37-38页 |
知情同意书 | 第38-40页 |
细芒针针刺面部足阳明经改善面部中下部皮肤松垂的临床疗效观察表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