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器论文

近红外及中红外波段激光非线性频率变换技术研究

摘要第1-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5页
   ·中红外激光的主要产生方法第10-11页
   ·中红外光学参量振荡器第11-13页
     ·光参量振荡器简介第11-12页
     ·光参量振荡器分类第12-13页
   ·常用的中红外非线性晶体第13-14页
   ·中红外激光的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16页
   ·光学参量啁啾脉冲放大技术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第17-19页
 参考文献第19-25页
第二章 光学参量振荡的理论第25-55页
   ·引言第25页
   ·三波混频理论第25-32页
     ·二阶非线性相互作用第25-26页
     ·三波混频的耦合波方程第26-29页
     ·归一化的耦合波方程及其一般解第29-32页
   ·相位匹配第32-40页
     ·KTA 晶体的相位匹配第32-35页
     ·PPLN 晶体的相位匹配第35-38页
     ·ZGP 晶体的相位匹配第38-40页
   ·光参量振荡器的阈值第40-42页
     ·单谐振振荡器的阈值第40-41页
     ·双谐振振荡器的阈值第41-42页
   ·非线性晶体长度的最优化选择第42-43页
   ·双轴晶体中三波互作用的允许参量第43-50页
     ·小信号近似下三波互作用允许参量的计算第43-48页
     ·高转换效率下三波互作用允许参量的计算第48-50页
   ·双轴晶体的走离角第50-52页
   ·结论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第三章 泵浦光纵模拍频引起的时域调制对参量过程的影响第55-66页
   ·引言第55-56页
   ·理论模型第56-57页
     ·纵模拍频引起的时域调制的理论模型第56-57页
     ·光参量过程中三波混频的理论模型第57页
   ·泵浦光纵模拍频引起的时域调制对参量过程的影响第57-61页
     ·纵模拍频引起的泵浦光的时域调制第58-59页
     ·纵模拍频引起的时域调制对参量过程的影响第59-61页
   ·小结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第四章 波前失配、空间啁啾和多模泵浦对光学参量放大器光束质量的影响第66-78页
   ·引言第66-67页
   ·理论模型第67-68页
   ·数值分析和模拟第68-74页
     ·波前失配对 OPA 光束质量的影响第68-70页
     ·空间啁啾对 OPA 光束质量的影响第70-72页
     ·多模泵浦对 OPA 光束质量的影响第72-74页
   ·小结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78页
第五章 中红外激光产生技术的实验研究第78-94页
   ·引言第78页
   ·KTA-OPO 的谐振腔设计第78-80页
     ·平凹腔设计第78-80页
     ·平平腔设计第80页
   ·KTA-OPO 的实验研究第80-88页
     ·单纵模激光器泵浦的 KTA-OPO第80-85页
     ·多纵模激光器泵浦的 KTA-OPO第85-88页
   ·高能量、高功率以及超短脉冲中红外激光的方案设计第88-89页
   ·小结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4页
第六章 高光束质量高稳定 OPA 技术的实验研究第94-115页
   ·引言第94-95页
   ·利用光纤 Sagnac 环提高超短脉冲激光的信噪比第95-100页
     ·基本原理第95-97页
     ·数值模拟和分析第97-100页
   ·高光束质量高稳定 OPA 的实验方案设计第100-102页
   ·高光束质量高稳定 OPA 的实验研究第102-108页
     ·种子信号光的实验结果第104-105页
     ·一级和二级放大后信号光光谱第105-106页
     ·放大信号光的光束质量第106-107页
     ·放大信号光的信噪比第107-108页
   ·小结第108-109页
 参考文献第109-115页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第115-117页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第115-116页
   ·对未来的工作展望第116-117页
发表的主要论文第117-118页
参加会议第118-119页
作为主要人员参与并完成的的科研项目第119-120页
致谢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结构聚合物光纤的制备及其应用基础研究
下一篇:单通道光纤旋转连接器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