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高级氧化技术(AOPs) | 第12-15页 |
·均相Fenton催化氧化技术 | 第12-13页 |
·非均相Fenton催化氧化技术 | 第13-14页 |
·铁氧化合物 | 第13页 |
·负载型催化剂 | 第13-14页 |
·非均相Fenton试剂的催化氧化机理 | 第14-15页 |
·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 | 第15-17页 |
·双酚A的性质 | 第15-16页 |
·双酚A的内分泌干扰性 | 第16页 |
·双酚A的处理方法 | 第16-17页 |
·研究思路 | 第17-21页 |
·研究内容 | 第19页 |
·本课题的意义及创新 | 第19-21页 |
第2章 实验部分 | 第21-26页 |
·试剂及原料 | 第21页 |
·仪器设备 | 第21-22页 |
·催化剂制备 | 第22-23页 |
·非负载FeOCl的制备 | 第22页 |
·负载型FeOCl的制备 | 第22页 |
·催化剂成型 | 第22-23页 |
·催化剂表征 | 第23-24页 |
·X-射线衍射(XRD) | 第23页 |
·氮气物理吸附(N_2-BET) | 第23页 |
·热重(TG) | 第23-24页 |
·分析测试及仪器 | 第24-26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方法 | 第24页 |
·双酚A浓度测定 | 第24页 |
·H_2O_2浓度定量分析方法(硫酸氧化钛络合比色法) | 第24-25页 |
·铁离子浓度测定 | 第25-26页 |
第3章 非负载FeOC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 第26-39页 |
·非负载FeOCl催化剂制备 | 第26页 |
·非负载FeOCl催化剂表征 | 第26-28页 |
·催化剂的物相分析 | 第26-27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第27-28页 |
·催化剂的表面电荷 | 第28页 |
·催化剂对BPA的吸附 | 第28-30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30-31页 |
·OH·的生成动力学 | 第31-35页 |
·催化剂的重复性及稳定性 | 第35-37页 |
·均相Fenton与非均相Fenton的比例 | 第37-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4章 负载型FeOCl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活性研究 | 第39-57页 |
·负载型FeOCl催化剂制备 | 第39-40页 |
·负载型FeOCl催化剂表征 | 第40-43页 |
·催化剂的物性分析 | 第40-41页 |
·催化剂的比表面积 | 第41-42页 |
·催化剂的热重分析 | 第42-43页 |
·催化剂活性测试 | 第43页 |
·间歇反应釜中的反应动力学 | 第43-50页 |
·反应条件对动力学常数的影响 | 第44-45页 |
·H_2O_2初始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5-46页 |
·催化剂用量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46页 |
·BPA初始浓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反应温度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46页 |
·反应速率常数的经验公式 | 第46-50页 |
·扩散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 第50页 |
·溶液初始pH值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0-51页 |
·阴离子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 第51-54页 |
·催化剂的稳定性 | 第54-55页 |
·总有机碳(TOC)的变化 | 第55-56页 |
·本章小结 | 第56-57页 |
第5章 非均相Fenton反应器设计及过程的优化 | 第57-66页 |
·反应器设计 | 第58-59页 |
·实验设计 | 第59页 |
·实验结果 | 第59-63页 |
·回归方程拟合 | 第59-62页 |
·结果分析 | 第62-63页 |
·BPA降解率的优化结果 | 第63-65页 |
·本章小结 | 第65-66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