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1. 前言 | 第10-14页 |
·两栖类的两性异形 | 第10-11页 |
·两栖类的食性 | 第11-13页 |
·选题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2. 自然概况和研究方法 | 第14-18页 |
·自然概况 | 第14-15页 |
·地貌 | 第14页 |
·气候条件 | 第14页 |
·农业概况 | 第14-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8页 |
·采样方法 | 第15页 |
·两性异形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食性研究方法 | 第16页 |
·数据处理 | 第16-1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18-37页 |
·群落内三种蛙类的两性异形 | 第18-27页 |
·泽陆蛙的两性异形 | 第18-20页 |
·湖北侧褶蛙的两性异形 | 第20-23页 |
·黑斑侧褶蛙的两性异形 | 第23-27页 |
·群落内三种蛙类的食性 | 第27-37页 |
·泽陆蛙的食性 | 第27-30页 |
·湖北侧褶蛙的食性 | 第30-32页 |
·黑斑侧褶蛙的食性 | 第32-35页 |
·同域分布三种蛙类的食性比较 | 第35-37页 |
4. 小结与讨论 | 第37-41页 |
·群落内三种蛙类的两性异形 | 第37-38页 |
·群落内三种蛙类的食性 | 第38-39页 |
·三种蛙类两性异形与食性之间的关系 | 第39-40页 |
·江汉平原(钟祥、天门)地区主要蛙类研究展望和建议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4页 |
部分生境图片 | 第44-45页 |
在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45-46页 |
致谢 | 第4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