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8页 |
导论 | 第8-10页 |
一、 问题的提出 | 第8页 |
二、 研究现状与本文视角 | 第8-9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第一章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基本模式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的历史沿革 | 第10-12页 |
第二节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基本模式 | 第12-17页 |
一、 信用和信用监管的传统定义 | 第12-13页 |
二、 现阶段行政管理实践中的信用和信用监管 | 第13-14页 |
三、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定义和特征 | 第14-15页 |
四、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的主体、客体、内容、适用范围 | 第15-17页 |
第二章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现行规则分析 | 第17-25页 |
第一节 现行规则体系整体结构梳理 | 第17-20页 |
一、 核心规则 | 第17-18页 |
二、 核心规则群 | 第18-19页 |
三、 周边规则 | 第19页 |
四、 外围规则 | 第19页 |
五、 执行规则 | 第19-20页 |
第二节 现行规则体系的主要价值与不足 | 第20-25页 |
一、 现行规则体系的主要价值 | 第20-23页 |
二、 从行政法角度观察现行规则体系存在的不足 | 第23-25页 |
第三章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实施现状 | 第25-37页 |
第一节 信用监管覆盖情况分析 | 第25-31页 |
一、 监管企业总数、类别及覆盖率分析 | 第25-29页 |
二、 信用等级评定情况 | 第29-31页 |
第二节 信用信息的输入现状分析 | 第31-34页 |
一、 信用信息采集情况年际对比 | 第31页 |
二、 信用信息采集情况类别对比 | 第31-33页 |
三、 信用信息采集情况条目对比 | 第33-34页 |
第三节 信用信息的输出现状分析 | 第34-37页 |
一、 信用等级的内部应用——实践与规则的脱节 | 第34-35页 |
二、 信用信息的外部输出——效果明显但偏行一隅 | 第35页 |
三、 信用信息的公开——宣传活动取代公示制度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问题法律实质与解决思路 | 第37-48页 |
第一节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的合法性问题 | 第37-44页 |
一、 法律性质和法律依据 | 第37-39页 |
二、 行政规范性文件效果的误判引起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 第39-41页 |
三、 体系内规则协调失灵引起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 | 第41-44页 |
第二节 检验检疫领域企业信用监管的合理性问题 | 第44-48页 |
一、 规范性方面——裁量内容的调整 | 第44-46页 |
二、 科学性方面——裁量方法的纠正 | 第46-48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致谢 | 第51-54页 |
硕士学位论文答辩决议书 | 第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