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9页 |
目录 | 第9-11页 |
Contents | 第11-12页 |
插图清单 | 第12-14页 |
附表清单 | 第14-1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5-23页 |
·问题的提出 | 第15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5-20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 第20-23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21页 |
·研究思路 | 第21-23页 |
第二章 恒异煤业及巷道所在煤层概况 | 第23-33页 |
·恒昇煤业概况 | 第23-25页 |
·矿井地理位置及周边情况 | 第23-24页 |
·矿井开拓方式、水平及采区划分 | 第24页 |
·地质特征及可采煤层 | 第24页 |
·生产现状 | 第24-25页 |
·巷道所在煤层情况及其开采技术条件 | 第25-33页 |
·地层 | 第25-27页 |
·含煤地层 | 第27-28页 |
·煤层情况 | 第28-29页 |
·水文地质条件 | 第29-30页 |
·瓦斯 | 第30-31页 |
·煤尘爆炸性 | 第31页 |
·煤的自燃性 | 第31页 |
·地温 | 第31-33页 |
第三章 井下巷道实际支护现状及围岩顶底板情况调研 | 第33-49页 |
·井下巷道实际支护现状 | 第33-37页 |
·裸巷所在围岩顶底板情况 | 第37页 |
·岩样岩石力学实验 | 第37-42页 |
·煤巷围岩稳定性分类 | 第42-44页 |
·裸巷直接顶板力学分析 | 第44-49页 |
第四章 巷道围岩FLAC3D数值模拟分析 | 第49-65页 |
·FLAC3D简介 | 第49-51页 |
·裸巷围岩应力计算模型概况 | 第51-52页 |
·模拟结果分析 | 第52-59页 |
·加锚杆支护后模拟结果分析 | 第59-65页 |
第五章 巷道支护设计 | 第65-73页 |
·支护方式的选择 | 第65-66页 |
·设计依据 | 第66-67页 |
·设计主要思路 | 第67页 |
·围岩类别判定 | 第67-69页 |
·锚杆支护参数 | 第69-73页 |
·正常采矿条件下顶板锚杆参数 | 第69页 |
·地质弱面部位顶板锚杆参数 | 第69-70页 |
·帮部锚杆参数 | 第70-71页 |
·按悬吊理论校核地质构造部位锚索间距 | 第71-73页 |
第六章 采区巷道安全施工的调控技术措施及矿压观测设计 | 第73-87页 |
·采区巷道安全施工的调控技术措施 | 第73页 |
·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观测设计 | 第73-75页 |
·矿压观测的必要性 | 第73-74页 |
·工作面回采巷道矿压观测设计 | 第74-75页 |
·工作面回采煤矿巷道矿压显现规律研究 | 第75-85页 |
·煤巷顶、底板以及两帮部位移近量变化规律研究 | 第75-84页 |
·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三个阶段特点 | 第84-85页 |
·结论 | 第85-87页 |
第七章 结论及展望 | 第87-89页 |
·主要结论 | 第87-88页 |
·存在问题及展望 | 第88-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4页 |
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第9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