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中东段地区羊肚菌的分类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第1章 文献综述 | 第11-25页 |
·羊肚菌简介 | 第11页 |
·羊肚菌的分类简史 | 第11-12页 |
·羊肚菌食药用成分 | 第12-14页 |
·羊肚菌多糖 | 第12-13页 |
·羊肚菌氨基酸 | 第13页 |
·羊肚菌脂肪酸 | 第13-14页 |
·羊肚菌的生长条件及特性 | 第14-18页 |
·野生羊肚菌的发生时间 | 第14页 |
·温度 | 第14-15页 |
·湿度 | 第15页 |
·酸碱度 | 第15-16页 |
·光照条件 | 第16页 |
·培养基质 | 第16页 |
·碳氮源 | 第16-17页 |
·维生素 | 第17页 |
·微量元素 | 第17-18页 |
·羊肚菌形态学研究 | 第18-19页 |
·羊肚菌子实体研究状况 | 第18页 |
·羊肚菌菌丝体研究状况 | 第18页 |
·羊肚菌菌核研究状况 | 第18-19页 |
·羊肚菌人工栽培 | 第19-21页 |
·羊肚菌半人工栽培或仿生栽培 | 第20页 |
·利用菌丝或子实体栽培羊肚菌 | 第20-21页 |
·羊肚菌的生活史 | 第21页 |
·羊肚菌的生化与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21-23页 |
·羊肚菌的生物化学研究 | 第21-22页 |
·菌物分子系统学概述 | 第22页 |
·羊肚菌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第22-23页 |
·ITS区序列在羊肚菌分类中的应用 | 第23页 |
·本论文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 第23-25页 |
第2章 秦岭中东段羊肚菌菌株形态学观察 | 第25-35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25-27页 |
·材料 | 第25-26页 |
·试剂 | 第26页 |
·培养基 | 第26-27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7页 |
·实验方法 | 第27-28页 |
·子实体形态特征观察 | 第27页 |
·菌丝体及菌核特征观察 | 第27-28页 |
·菌落形态观察 | 第28页 |
·结果 | 第28-32页 |
·羊肚菌子实体的形态特征 | 第28-29页 |
·羊肚菌菌丝菌核特征 | 第29-31页 |
·羊肚菌菌落特征 | 第31-32页 |
·讨论 | 第32页 |
·小结 | 第32-35页 |
第3章 秦岭中东段羊肚菌菌株分子鉴定及系统学研究 | 第35-43页 |
·试验材料与试剂 | 第35-36页 |
·材料 | 第35页 |
·试剂 | 第35页 |
·培养基 | 第35页 |
·主要的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实验方法 | 第36-37页 |
·菌丝体制备 | 第36页 |
·菌株总DNA提取 | 第36页 |
·PCR扩增 | 第36-37页 |
·ITS区测序 | 第37页 |
·结果 | 第37-40页 |
·11株羊肚菌ITS区序列测定结果 | 第37-38页 |
·ITS区PCR扩增结果 | 第38-39页 |
·BLAST比对分析结果 | 第39页 |
·两种方法构建系统发育树 | 第39-40页 |
·讨论 | 第40-41页 |
·小结 | 第41-43页 |
第4章 秦岭中东段羊肚菌的生长特性研究 | 第43-61页 |
·材料 | 第43-44页 |
·实验材料 | 第43页 |
·试剂 | 第43页 |
·实验主要仪器设备 | 第43页 |
·培养基 | 第43-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羊肚菌菌丝制备 | 第44页 |
·菌丝日均长速测定 | 第44页 |
·菌落干重的测定 | 第44-45页 |
·SPSS软件统计学分析 | 第45页 |
·羊肚菌生长曲线的测定 | 第45页 |
·结果 | 第45-59页 |
·不同培养基对不同种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5-46页 |
·不同碳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6-47页 |
·不同氮源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7-49页 |
·不同碳氮比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49-50页 |
·不同温度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50-52页 |
·不同pH值对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52-54页 |
·不同光照强度对羊肚菌菌丝生长的影响 | 第54-56页 |
·4种羊肚菌生长曲线测定 | 第56-59页 |
·不同羊肚菌菌丝、菌核及菌落培养特征 | 第59页 |
·讨论 | 第59-60页 |
·小结 | 第60-61页 |
第5章 结论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1页 |
附录 | 第71-81页 |
致谢 | 第81-8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