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白土制备强碱催化剂及催化合成生物柴油
|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10页 |
| 符号说明 | 第10-11页 |
| 第一章 前言 | 第11-14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1-12页 |
|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内容 | 第12-13页 |
| ·本研究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14-29页 |
| ·活性白土 | 第14-18页 |
| ·活性白土简介 | 第14-15页 |
| ·活性白土改性 | 第15-18页 |
| ·生物柴油 | 第18-24页 |
| ·生物柴油简介 | 第18-20页 |
| ·生物柴油的合成方法 | 第20-24页 |
| ·固体碱催化剂 | 第24-29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简介 | 第24-25页 |
| ·固体碱催化剂研究现状 | 第25-27页 |
| ·固体碱催化机理 | 第27-29页 |
| 第三章 试验方法 | 第29-45页 |
| ·实验材料与仪器设备 | 第29-30页 |
| ·活性白土催化剂的制备 | 第30-34页 |
| ·活性白土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 第30-31页 |
| ·正交法探索催化剂制备工艺 | 第31-32页 |
| ·催化剂的制备工艺优化 | 第32-33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33-34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 | 第34-38页 |
| ·大豆油脱酸脱水预处理 | 第34页 |
| ·生物柴油的制备方法 | 第34页 |
| ·催化制备生物柴油的工艺优化 | 第34-36页 |
| ·催化合成过程机理探讨 | 第36-38页 |
| ·分析方法 | 第38-45页 |
| ·湿固体含固量及含水量的测定 | 第38页 |
| ·固体碱负载量测定 | 第38-39页 |
| ·油品酸值测定 | 第39-40页 |
| ·生物柴油中甲酯含量测定 | 第40-44页 |
| ·液体密度的测定 | 第44页 |
| ·固体碱在甲醇体系中碱溶出量分析测定 | 第44-45页 |
| 第四章 结果与讨论 | 第45-62页 |
| ·活性白土强碱催化剂制备的正交实验结果分析 | 第45-48页 |
| ·活性白土强碱催化剂的制备单因素实验结果分析 | 第48-52页 |
| ·碱土负载量对氢氧化钠负载量的影响 | 第48页 |
| ·配比对氢氧化钠负载量的影响 | 第48-49页 |
| ·水土比对氢氧化钠负载量的影响 | 第49-50页 |
| ·温度对氢氧化钠负载量的影响 | 第50页 |
| ·加料时间对氢氧化钠负载量的影响 | 第50-51页 |
| ·小结 | 第51-52页 |
| ·催化剂表征 | 第52-53页 |
| ·DSC分析 | 第52页 |
| ·SEM分析 | 第52-53页 |
| ·催化制备生物柴油工艺优化 | 第53-56页 |
| ·催化剂加入量的影响 | 第53页 |
| ·醇油比的影响 | 第53-54页 |
| ·温度和时间的影响 | 第54-55页 |
| ·催化剂粒径的影响 | 第55页 |
| ·小结 | 第55-56页 |
| ·催化反应机理讨论 | 第56-62页 |
| ·反应产物油、醇二相密度大小与甲酯含量的关系 | 第56-57页 |
| ·固体碱在多种体系中的碱溶出量 | 第57-59页 |
| ·催化反应后固体碱催化剂SEM分析 | 第59-60页 |
| ·小结 | 第60-62页 |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2-64页 |
| ·结论 | 第62-63页 |
| ·展望 | 第63-64页 |
| 参考文献 | 第64-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 第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