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1页 |
1 引言 | 第11-26页 |
·聚酮类抗生素简介 | 第11页 |
·链霉菌概述 | 第11-13页 |
·链霉菌的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冰城链霉菌基本信息 | 第13页 |
·米尔贝霉素简介 | 第13-17页 |
·米尔贝肟简介 | 第17-18页 |
·米尔贝肟的应用 | 第17页 |
·米尔贝肟的理化性质 | 第17-18页 |
·米尔贝肟的作用机理 | 第18页 |
·C5-酮基还原酶研究进展 | 第18-20页 |
·基因敲除与置换 | 第20-23页 |
·单交换 | 第20-21页 |
·双交换 | 第21-22页 |
·插入点突变 | 第22页 |
·框架内删除 | 第22-23页 |
·接合转移 | 第23页 |
·研究目的和实验内容 | 第23-26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3-24页 |
·课题来源和研究内容 | 第24-26页 |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6-29页 |
·菌种 | 第26页 |
·质粒 | 第26-27页 |
·生化试剂 | 第27页 |
·培养基及溶液 | 第27-28页 |
·主要仪器 | 第28-29页 |
3 实验方法 | 第29-39页 |
·冰城链霉菌的基本操作 | 第29-30页 |
·菌种培养及保藏 | 第29页 |
·链霉菌孢子悬浮液的制备 | 第29页 |
·冰城链霉菌敏感性 | 第29-30页 |
·冰城链霉菌菌丝体提取 | 第30页 |
·冰城链霉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30-31页 |
·binF重组质粒的构建 | 第31-37页 |
·引物设计及合成 | 第31页 |
·PCR技术 | 第31-32页 |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 | 第32页 |
·产物的纯化 | 第32-33页 |
·PCR产物和载体的酶切 | 第33-34页 |
·目的片段与克隆载体的连接 | 第34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第34-35页 |
·连接产物的转化 | 第35-36页 |
·重组质粒的提取 | 第36页 |
·重组质粒的鉴定 | 第36-37页 |
·大肠杆菌和链霉菌之间的属间接合转移 | 第37-38页 |
·接合转移频率的计算 | 第38-39页 |
4 结果与分析 | 第39-55页 |
·pKC1139向冰城链霉菌226541的转移 | 第39-40页 |
·binF中断质粒的构建 | 第40-52页 |
·冰城链霉菌总DNA的提取检测 | 第41页 |
·质粒pBC1189的构建 | 第41-43页 |
·质粒pBC1130的构建 | 第43-45页 |
·质粒pBC810的构建 | 第45-48页 |
·质粒pBC3129的构建 | 第48-52页 |
·接合转移 | 第52-55页 |
·接合转移 | 第52-53页 |
·筛选双交换菌株 | 第53-54页 |
·binF中断菌株PCR验证 | 第54-55页 |
5 讨论 | 第55-57页 |
·binF中断载体的构建 | 第55页 |
·binF中断载体构建过程中tsr基因的连接 | 第55页 |
·大肠杆菌-冰城链霉菌226541的属间接合转移体系 | 第55-57页 |
6 结论 | 第57-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