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土地复垦项目中项目干系人管理
| 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3页 |
| 1 引言 | 第13-22页 |
| ·选题背景 | 第13-15页 |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5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5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5页 |
| ·国内外研究动态 | 第15-19页 |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8页 |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8-19页 |
| ·研究方法 | 第19-20页 |
| ·规范分析法 | 第19页 |
| ·系统分析法 | 第19页 |
| ·层次分析法 | 第19-20页 |
| ·研究重点和难点 | 第20-21页 |
| ·研究重点 | 第20页 |
| ·研究难点 | 第20-21页 |
| ·研究思路 | 第21-22页 |
| 2 研究的基本概念及理论基础 | 第22-27页 |
| ·土地复垦 | 第22页 |
| ·土地复垦的概念 | 第22页 |
| ·土地复垦内涵 | 第22页 |
| ·项目干系人 | 第22-24页 |
| ·项目干系人概念 | 第22页 |
| ·项目干系人包括 | 第22-23页 |
| ·矿山土地复垦干系人 | 第23-24页 |
| ·博弈论 | 第24-25页 |
| ·博弈论概念 | 第24页 |
| ·博弈要素 | 第24-25页 |
| ·项目管理理论 | 第25-26页 |
| ·项目 | 第25页 |
| ·项目管理定义 | 第25-26页 |
| ·项目管理特征 | 第26页 |
| ·土地复垦项目管理 | 第26页 |
| ·项目全团队管理 | 第26-27页 |
| 3 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分析 | 第27-33页 |
| ·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特点 | 第27页 |
| ·利益多元性 | 第27页 |
| ·层次复杂性 | 第27页 |
| ·识别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的条件 | 第27-28页 |
| ·熟悉土地复垦项目本身的工作 | 第27页 |
| ·熟悉管理的基本方法与技巧 | 第27页 |
| ·熟悉相关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工作流程 | 第27页 |
| ·熟悉行业本身特点 | 第27-28页 |
| ·干系人识别流程 | 第28-29页 |
| ·项目干系人识别方法 | 第29-30页 |
| ·SIPOC方法 | 第29页 |
| ·访谈法 | 第29-30页 |
| ·识别出的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 | 第30页 |
| ·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分析 | 第30-33页 |
| ·对项目干系人进行按重要性分析 | 第30-31页 |
| ·对项目干系人进行按支持度分析 | 第31页 |
| ·对项目干系人进行整合分析 | 第31-33页 |
| 4 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博弈 | 第33-40页 |
| ·项目干系人之间关系 | 第33页 |
| ·委托代理关系 | 第33页 |
| ·合作与冲突并存 | 第33页 |
| ·项目干系人博弈 | 第33-37页 |
| ·“囚徒困境”和纳什均衡 | 第33-34页 |
| ·矿山企业间土地复垦中的囚徒困境现象 | 第34-35页 |
| ·地方政府和失地农民间的博弈 | 第35-36页 |
| ·矿山企业与失地农民间的博弈 | 第36-37页 |
| ·矿山企业与政府间的博弈 | 第37页 |
| ·博弈均衡与行为选择的关系 | 第37-40页 |
| ·理性行为理论 | 第37-38页 |
| ·计划行为理论 | 第38-40页 |
| 5 矿山土地复垦项目干系人管理 | 第40-46页 |
| ·管理项目干系人期望 | 第40-41页 |
| ·矿山企业在项目中的期望 | 第40页 |
| ·政府在项目中的期望 | 第40-41页 |
| ·失地农民在项目的期望 | 第41页 |
| ·项目干系人沟通管理 | 第41-43页 |
| ·项目沟通的基本模型 | 第41-42页 |
| ·选择适合的沟通方法 | 第42页 |
| ·建立畅通的沟通渠道 | 第42页 |
| ·编制合理的沟通计划 | 第42-43页 |
| ·项目干系人冲突管理 | 第43-44页 |
| ·构建冲突预警机制 | 第43页 |
| ·营造和谐氛围 | 第43-44页 |
| ·制度的建立和执行 | 第44页 |
| ·土地复垦项目管理 | 第44-46页 |
| ·土地复垦现代项目管理领域 | 第44-45页 |
| ·土地复垦现代项目管理过程 | 第45-46页 |
| 6 结论和讨论 | 第46-47页 |
| ·结论 | 第46页 |
| ·讨论 | 第46-47页 |
| 致谢 | 第47-48页 |
| 参考文献 | 第48-50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