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0-20页 |
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1-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3 国内外研究动态及评述 | 第12-17页 |
·国外研究动态 | 第12-15页 |
·国内研究动态 | 第15-17页 |
·国内外研究动态评述 | 第17页 |
4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研究思路 | 第17-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页 |
·实证分析与规范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 | 第18页 |
·结构主义方法 | 第18页 |
5 论文的可能创新和不足之处 | 第18-20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8-19页 |
·不足之处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分析 | 第20-30页 |
1 农村劳动力转移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20-22页 |
·农村劳动力与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概念 | 第20-21页 |
·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农村劳动力流动 | 第21-22页 |
2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类型与数量的测算 | 第22-24页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类型 | 第22-23页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的测算 | 第23-24页 |
3 现阶段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 | 第24-30页 |
·政策因素 | 第24-26页 |
·制度因素 | 第26页 |
·市场因素 | 第26-27页 |
·人力资本因素 | 第27-28页 |
·影响劳动力转移的适度规模和城市的承载力 | 第27-28页 |
·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难度 | 第28页 |
·技术进步因素 | 第28-30页 |
·农业技术进步 | 第28-29页 |
·非农技术进步 | 第29-30页 |
第三章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30-38页 |
1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及特征 | 第30-32页 |
·农业技术进步的内涵 | 第30-31页 |
·农业技术进步的特征 | 第31-32页 |
2 农业技术进步的模式及选择 | 第32-34页 |
·农业技术进步的不同模式 | 第32-33页 |
·农业技术进步模式的选择 | 第33-34页 |
3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理论模型 | 第34-38页 |
第四章 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8-44页 |
1 变量的选择与数据来源 | 第38-40页 |
·变量的选择 | 第38-39页 |
·数据来源 | 第39-40页 |
2 回归结果分析 | 第40-41页 |
3 协整关系检验 | 第41页 |
4 格兰杰因果关系检验 | 第41-42页 |
5 结论与讨论 | 第42-44页 |
第五章 农业技术进步视角下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建议 | 第44-47页 |
1 深化土地制度改革,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发挥大中型农业机械的作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 第44页 |
2 合理选择农业技术,增加农业研究投资,开发劳动节约型的生物化学性农业技术 | 第44-45页 |
3 政府应积极承担和组织水土资源开发的重任,为充分发挥农业生物化学性技术的潜力创造良好的环境 | 第45页 |
4 大力发展农村教育,加强对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培训,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 | 第45-47页 |
参考文献 | 第47-50页 |
致谢 | 第50-51页 |
作者简介 | 第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