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设计论文--民用建筑论文--教育机构建筑及科学研究机构建筑论文--高等学校论文

南京大华大戏院的建筑设计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5页
目录第5-8页
图清单第8-11页
表清单第11-12页
绪论第12-19页
 第一节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第12-13页
  一、研究背景第12页
  二、问题提出第12-13页
 第二节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第13页
  一、研究目的第13页
  二、研究意义第13页
 第三节 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第13-17页
  一、民国时期对现代剧场的研究第13-14页
  二、当代对民国时期现代剧场的研究第14页
  三、当代对现代剧场的研究第14-15页
  四、南京大华大戏院研究现状第15-17页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第17-19页
  一、研究方法第17页
  二、研究框架第17-19页
第一章 南京大华大戏院产生的历史背景与建筑设计沿革第19-39页
 第一节 南京大华大戏院产生的历史背景第19-26页
  一、“大戏院”相关概念第19-21页
  二、现代剧场的传入第21-23页
  三、商业利益的推动第23-25页
  四、戏曲界对现代剧场的认同第25-26页
 第二节 南京大华大戏院建筑设计沿革第26-35页
  一、民国首都剧场概述第26-32页
  二、现代建筑思潮的影响第32-33页
  三、上海剧场的影响第33-35页
 第三节 南京大华大戏院建筑设计第35-38页
  一、设计立项与委托第35-36页
  二、建筑师:杨廷宝第36页
  三、工程设计与工程建造第36-37页
  四、建筑修缮与改扩建第37-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二章 南京大华大戏院建筑要素第39-64页
 第一节 大厅(串堂、门厅)第39-46页
  一、比例尺度第40-41页
  二、界面设计第41-45页
  三、功能设施第45-46页
 第二节 正厅(戏场、观众厅)第46-51页
  一、比例尺度第46-47页
  二、座席布置第47-48页
  三、界面设计第48-50页
  四、地面升起第50页
  五、交通疏散第50-51页
 第三节 楼厅(楼座)第51-55页
  一、楼座容量第52页
  二、结构形式第52-54页
  三、挑台栏板第54页
  四、进出场口第54-55页
 第四节 戏台(舞台)第55-58页
  一、主台第55-57页
  二、台唇第57页
  三、乐池第57-58页
  四、台口第58页
 第五节 沿街立面第58-63页
  一、风格特征第58-60页
  二、比例尺度第60-61页
  三、功能构件第61-63页
 本章小结第63-64页
第三章 南京大华大戏院的技术与设施分析第64-78页
 第一节 声学设计第64-68页
  一、声学要求第64-66页
  二、声学缺陷第66-68页
 第二节 视线设计第68-71页
  一、视距视角第68-70页
  二、地面坡度第70-71页
 第三节 光线设计第71-74页
  一、自然光照第71-72页
  二、防干扰光第72-73页
  三、舞台灯光第73-74页
 第四节 通风设计第74-77页
  一、冷气设备第75-76页
  二、热器设备第76页
  三、调节空气机第76-77页
 本章小结第77-78页
第四章 南京大华大戏院的空间分析与建筑构造分析第78-93页
 第一节 建筑空间分析第78-84页
  一、平面与剖面第78-80页
  二、主体空间与辅助空间第80-83页
  三、轴线形式与功能组合第83-84页
 第二节 建筑材料与色彩分析第84-88页
  一、材料分析第84-85页
  二、建筑色彩分析第85-88页
 第三节 构造分析第88-92页
  一、门式窗式第88页
  二、圆柱第88-89页
  三、楼梯第89-92页
 本章小结第92-93页
结论第93-97页
 一、南京大华大戏院在近代建筑史上的重要地位第93页
 二、南京大华大戏院建筑特色第93-95页
 三、南京大华大戏院对当代剧场设计的启示第95-97页
致谢第97-98页
参考文献第98-100页
 民国文献第98页
 剧场类文献第98页
 当代文献第98-100页
作者简介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网络民众对社会热点事件关注点转移现象的研究
下一篇:主题创作法在现代影楼服饰设计中的运用--黔东南苗族影楼服饰的主题性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