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探测能力建模与分析
缩略词表 | 第1-11页 |
摘要 | 第11-12页 |
ABSTRACT | 第12-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23页 |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4-15页 |
·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研究意义 | 第15页 |
·相关领域发展与研究综述 | 第15-21页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发展现状 | 第15-16页 |
·GMD 系统目标探测单元发展现状 | 第16-17页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战效能分析评估研究现状 | 第17-19页 |
·实验设计理论发展现状 | 第19-21页 |
·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 第21-23页 |
第二章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探测能力指标体系研究 | 第23-32页 |
·引言 | 第23页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构成 | 第23-25页 |
·目标探测系统 | 第24页 |
·反导拦截弹系统 | 第24-25页 |
·指挥、控制、作战管理与通信系统 | 第25页 |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作战过程分析 | 第25-28页 |
·导弹防御作战过程 | 第25-26页 |
·导弹防御系统探测能力分析 | 第26-28页 |
·目标探测能力评估指标体系 | 第28-31页 |
·层次化指标体系 | 第28-29页 |
·指标体系的影响因素 | 第29-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三章 目标探测与数据处理过程仿真建模 | 第32-46页 |
·引言 | 第32页 |
·坐标系统 | 第32-33页 |
·预警卫星目标探测过程建模 | 第33-37页 |
·卫星轨道积分模型 | 第34-35页 |
·卫星与进攻弹几何交互关系模型 | 第35页 |
·进攻弹发动机尾焰红外辐射强度计算模型 | 第35-36页 |
·卫星红外探测器信噪比计算模型 | 第36页 |
·卫星红外探测器探测概率计算模型 | 第36页 |
·卫星红外探测器测量模型 | 第36-37页 |
·预警/制导雷达目标探测跟踪过程建模 | 第37-41页 |
·雷达与目标几何交互关系模型 | 第37-38页 |
·雷达最大搜索距离计算模型 | 第38页 |
·雷达搜索信噪比计算模型 | 第38-39页 |
·雷达探测概率计算模型 | 第39页 |
·雷达测量模型 | 第39-40页 |
·目标RCS 计算模型 | 第40页 |
·雷达识别模型 | 第40-41页 |
·总部级C28MC 数据处理过程建模 | 第41-45页 |
·目标滤波模型 | 第41-43页 |
·目标落点预报模型 | 第43-45页 |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面向导弹攻防仿真的实验设计方法应用研究 | 第46-59页 |
·引言 | 第46页 |
·导弹攻防仿真中的正交设计方法 | 第46-50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46-49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49-50页 |
·导弹攻防仿真中的均匀设计方法 | 第50-53页 |
·实验方案设计 | 第50-52页 |
·实验结果分析 | 第52-53页 |
·导弹攻防仿真中的抽样方法 | 第53-58页 |
·Monte Carlo 抽样 | 第54页 |
·数论方法 | 第54-56页 |
·数论方法与Monte Carlo 抽样性能对比 | 第56-58页 |
·小结 | 第58-59页 |
第五章 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探测能力评估仿真系统 | 第59-72页 |
·引言 | 第59页 |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 | 第59-64页 |
·系统总体框架 | 第59-60页 |
·系统设计思路与实现方式 | 第60-63页 |
·系统数据流与数据接口 | 第63-64页 |
·分系统开发 | 第64-70页 |
·实验设计分系统 | 第64-65页 |
·预警卫星分系统 | 第65-67页 |
·预警雷达分系统 | 第67-68页 |
·制导雷达分系统 | 第68-69页 |
·总部级C2BMC 分系统 | 第69-70页 |
·小结 | 第70-72页 |
第六章 防御系统目标探测问题仿真实验与分析 | 第72-83页 |
·引言 | 第72页 |
·传感器观测误差影响分析 | 第72-75页 |
·传感器部署位置影响分析 | 第75-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结束语 | 第83-85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进一步的工作展望 | 第84-85页 |
致谢 | 第85-86页 |
参考文献 | 第86-90页 |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 第9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