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选题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选题的背景 | 第9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9-10页 |
·文献综述 | 第10-13页 |
·关于毛泽东统筹兼顾、各得其所思想的研究 | 第10-11页 |
·关于毛泽东经济建设中统筹兼顾思想主要内容的研究 | 第11-13页 |
·关于毛泽东经济建设中统筹兼顾思想的启示的研究 | 第13页 |
·论文的创新点、重点及难点 | 第13-14页 |
·内容上的创新点 | 第13页 |
·结构上的创新点 | 第13-14页 |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研究方法 | 第14页 |
·文献研究方法 | 第14页 |
·历史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第2章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理论基础及其形成过程 | 第15-20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提出的依据 | 第15-17页 |
·马克思、列宁的协调发展思想是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理论渊源 | 第15-16页 |
·中国传统文化中“和”的思想是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价值基石 | 第16-17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及运用 | 第17-20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最早表述 | 第17页 |
·建国后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提出 | 第17-18页 |
·建国后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运用 | 第18-20页 |
第3章 毛泽东经济建设中统筹兼顾思想的主要内容 | 第20-32页 |
·产业结构的统筹兼顾 | 第20-22页 |
·优先发展重工业基础上强调农业和轻工业发展 | 第20页 |
·正确处理农重轻的关系 | 第20-21页 |
·把握好产业结构内部的平衡 | 第21-22页 |
·经济布局的统筹兼顾 | 第22-25页 |
·合理布局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 | 第22-23页 |
·高度重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 | 第23-24页 |
·科学统筹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 | 第24-25页 |
·分配关系的统筹兼顾 | 第25-27页 |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 | 第25-26页 |
·正确处理国民经济中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 第26-27页 |
·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政府与企业的关系 | 第27页 |
·所有制的统筹兼顾 | 第27-28页 |
·多种所有制并存的探索 | 第27-28页 |
·农村集体所有制问题探索 | 第28页 |
·内外经济交流的统筹兼顾 | 第28-32页 |
·坚持独立自主的方针,促进国内经济发展 | 第28-29页 |
·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发展对外经济文化交流 | 第29-32页 |
第4章 毛泽东经济建设中统筹兼顾思想的时代价值 | 第32-38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的理论价值 | 第32-33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为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 第32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第32-33页 |
·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对当代经济建设的启示 | 第33-38页 |
·把握经济社会发展平衡,增强经济发展的协调性 | 第33-34页 |
·平衡各方利益,努力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 | 第34-35页 |
·坚持以人为本,致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 第35-36页 |
·坚持独立自主和平等互利,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 第36页 |
·坚持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 第36-38页 |
第5章 结论 | 第38-39页 |
·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主要内容的概括 | 第38页 |
·对毛泽东统筹兼顾思想研究的展望 | 第38-39页 |
参考文献 | 第39-42页 |
致谢 | 第42-43页 |
作者简介 | 第43-4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著及获奖情况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