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天文学、地球科学论文--矿床学论文--矿床分类论文--燃料矿床论文--石油、天然气论文

辽河坳陷欢喜岭油田沙三段储层特征与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6页
创新点摘要第6-9页
前言第9-12页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9页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9-10页
   ·研究内容第10-12页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第12-17页
   ·构造单元划分第12页
   ·构造演化史第12-14页
   ·地层发育特征第14-17页
     ·区域沉积背景第14-15页
     ·沙三段中、上亚段地层特征第15-17页
第二章 储层特征研究第17-29页
   ·岩石学特征第17-21页
     ·岩石类型第17-18页
     ·砂体厚度第18页
     ·结构特征第18-20页
     ·成份特征第20页
     ·孔隙类型第20-21页
   ·砂体展布特征第21-24页
     ·大Ⅲ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第21页
     ·大Ⅱ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第21页
     ·大Ⅰ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第21页
     ·热Ⅱ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第21页
     ·热Ⅰ油层组砂体展布特征第21-24页
   ·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第24-29页
     ·储层物性特征与分类第24-25页
     ·沉积微相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第25-26页
     ·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控制第26-27页
     ·沉积-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综合控制第27-29页
第三章 低阻油气层识别第29-50页
   ·资料预处理第29-31页
     ·标准层选取第29页
     ·测井资料标准化第29-30页
     ·岩心归位第30-31页
   ·储层参数计算第31-34页
     ·泥质含量第31页
     ·孔隙度第31-33页
     ·渗透率第33页
     ·含水饱和度第33-34页
   ·“四性关系”研究第34-36页
     ·不同岩性在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第34页
     ·储层物性特征第34页
     ·油层含油性研究第34-36页
     ·物性与含油性、岩性的关系第36页
   ·低阻油层形成机理第36-38页
     ·泥浆侵入对电阻率的影响第36-37页
     ·低幅度构造对电阻率的影响第37页
     ·泥质含量对电阻率的影响第37-38页
   ·油层划分第38-50页
     ·用多组逐步判别分析方法识别油水层第38-40页
     ·建立储层的测井解释标准第40-45页
     ·油水层识别结果第45-50页
第四章 油气分布规律研究第50-61页
   ·区域成藏基本条件第50-52页
     ·油源条件第50页
     ·油气储集条件第50页
     ·盖层条件第50页
     ·圈闭条件第50-51页
     ·油气运聚输导体系第51-52页
     ·油气保存条件第52页
   ·油藏类型第52-53页
     ·构造油藏第52页
     ·岩性-构造油藏第52-53页
   ·油气层平面分布及其主控因素第53-57页
     ·大Ⅲ油层组第54-55页
     ·大Ⅱ油层组第55-56页
     ·热Ⅱ油层组第56-57页
   ·有利勘探目标优选第57-61页
     ·勘探潜力分析第57页
     ·有利勘探目标优选第57-61页
结论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6页
发表文章目录第66-67页
致谢第67-68页
附录第68-71页
详细摘要第71-83页

论文共8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产出剖面测井技术在喇嘛甸油田适应性分析及完善研究
下一篇: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油气输导体系格架及油气运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