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5页 |
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5页 |
·热电厂汽轮机故障诊断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不足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 第13页 |
·本课题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汽轮机通流部分方面 | 第13-14页 |
·凝汽器方面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汽轮机通流部分特性及故障分析 | 第15-32页 |
·前言 | 第15页 |
·诊断对象概述 | 第15-16页 |
·汽轮机通流部分模型简化 | 第16页 |
·汽轮机通流部分特性 | 第16-19页 |
·压力、温度、流量的关系 | 第16-18页 |
·压力、流量公式的条件 | 第18-19页 |
·热力判据分析 | 第19-26页 |
·相对内效率 | 第19页 |
·(?)效率 | 第19-20页 |
·膨胀线夹角法 | 第20-21页 |
·级组压比 | 第21-22页 |
·当量通流面积法 | 第22-23页 |
·调节级后压力 | 第23-24页 |
·自定义的压力流量常数 | 第24-26页 |
·热力判据的选取 | 第26页 |
·汽轮机通流部分故障分析 | 第26-32页 |
·中间级组故障 | 第26-28页 |
·调节级故障 | 第28-30页 |
·汽缸尾部级组故障 | 第30-31页 |
·调门门杆断裂或阀芯脱落 | 第31-32页 |
第三章 汽轮机通流部分的诊断方法研究 | 第32-37页 |
·故障诊断常用方法分析 | 第32-33页 |
·常用诊断方法对C50-90/13-Ⅱ型汽轮机的适用性分析 | 第33-34页 |
·采取的诊断方法 | 第34-37页 |
·级组故障 | 第34-35页 |
·调门门杆断裂或阀芯脱落 | 第35-37页 |
第四章 汽轮机通流部分诊断软件开发 | 第37-40页 |
·前言 | 第37页 |
·软件开发环境 | 第37页 |
·系统主要功能 | 第37-40页 |
·更改阈值 | 第37-38页 |
·诊断结果显示 | 第38-40页 |
第五章 凝汽器故障分析 | 第40-45页 |
·凝汽器概述 | 第40-41页 |
·凝汽器主要的性能指标 | 第41-43页 |
·凝汽器真空度 | 第41页 |
·凝汽器传热端差 | 第41-42页 |
·循环水温升 | 第42页 |
·凝结水过冷度 | 第42-43页 |
·常见凝汽器故障分析 | 第43-45页 |
·轴封供汽不足或轴封磨损 | 第43页 |
·真空系统不严密 | 第43页 |
·凝结水泵故障 | 第43页 |
·钛管破裂或泄漏 | 第43页 |
·凝汽器内水侧脏污 | 第43-44页 |
·凝汽器冷却管堵塞 | 第44页 |
·抽气系统故障 | 第44页 |
·循环水泵故障 | 第44-45页 |
第六章 建立凝汽器故障诊断规则库 | 第45-58页 |
·采用模糊神经网络法 | 第45页 |
·故障征兆的选取 | 第45-48页 |
·故障征兆应达值的计算 | 第48-54页 |
·理论分析 | 第48-52页 |
·计算步骤 | 第52-53页 |
·凝汽器压力应达值计算方法的数据验证 | 第53-54页 |
·凝汽器故障诊断规则库 | 第54-58页 |
第七章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的凝汽器故障诊断 | 第58-68页 |
·前言 | 第58页 |
·模糊神经网络基础 | 第58-61页 |
·模糊逻辑理论 | 第58页 |
·人工神经网络 | 第58-61页 |
·N-4300-1型凝汽器的模糊神经网络故障诊断过程 | 第61-65页 |
·征兆参数的模糊化 | 第62-63页 |
·BP神经网络的设计及训练 | 第63-65页 |
·凝汽器故障诊断总体流程 | 第65页 |
·模糊神经网络应用于凝汽器故障诊断的诊断示例 | 第65-68页 |
第八章 凝汽器故障诊断软件开发 | 第68-71页 |
第九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1-73页 |
·总结 | 第71-72页 |
·展望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8页 |
作者简历 | 第7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