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

从魅力型政治走向法理型政治--论李光耀与新加坡政治模式变迁的关系研究

中文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导论第9-17页
 一、选题意义第9-11页
  (一) 理论意义第9-10页
  (二) 现实意义第10-11页
 二、研究现状第11-13页
  (一) 国内研究第11-13页
  (二) 国外研究第13页
 三、研究方法第13-14页
 四、创新之处第14-17页
第一章 李光耀与新加坡政治模式的形成(20世纪60—80年代)第17-37页
 一、新加坡政治模式的特征第17-19页
  (一) 议会民主制的形式架构第17页
  (二) 威权政治模式的实质第17-19页
 二、李光耀选择“一党独大”政治模式的原因第19-23页
  (一) 殖民统治的政治遗产第19-20页
  (二) 殖民统治的经济遗产第20页
  (三) 资源匮乏的自然环境第20-21页
  (四) 多元性质的社会第21-22页
  (五) 动荡复杂的社会环境第22-23页
  (六) 以儒家伦理为主的政治文化第23页
 三、李光耀的治国理念对新加坡政治模式形成的影响第23-28页
  (一) 稳定与秩序优先于民主第23-24页
  (二) 精英主义第24-26页
  (三) 功绩制度第26-27页
  (四) 务实主义第27-28页
  (五) 健全法制第28页
 四、李光耀为建立和巩固新加坡政治模式采取的措施第28-37页
  (一) 构建稳定的政治体系第29-32页
  (二) 缩小种族差距第32-35页
  (三) 建立国家认同第35页
  (四) 开展和平外交第35-37页
第二章 李光耀与新加坡政治模式面临的挑战(20世纪80—90年代)第37-45页
 一、新加坡政治模式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挑战第37-38页
  (一) 中产阶级社会的形成第37页
  (二) 选民政治观念的变化第37页
  (三) 世界民主化浪潮的冲击第37-38页
  (四) 反对党力量的增强第38页
  (五) 新的经济压力第38页
 二、面对挑战李光耀采取的措施第38-45页
  (一) 人民行动党的改革第39-40页
  (二) 人民行动党自我更新的制度化第40-42页
  (三) 复兴儒家思想第42-43页
  (四) 加强控制反对党第43-44页
  (五) 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第44-45页
第三章 李光耀与新加坡政治模式的新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第45-52页
 一、李光耀采取的措施:自我更新第46页
 二、吴作栋采取的措施:协商民主第46-48页
  (一) 设立民选总统第47页
  (二) 设立官委议员第47页
  (三) 共同价值观的提出第47-48页
 三、李显龙采取的措施:重造新加坡第48-52页
  (一) 柔性权威行政第49-50页
  (二) 新媒体政府第50-52页
结语第52-56页
参考文献第56-61页
后记第61页

论文共6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伦理道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影响
下一篇:奥巴马非法移民改革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