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0-28页 |
1 植物基因启动子 | 第10-11页 |
·植物基因启动子核心结构及其功能 | 第10页 |
·植物基因启动子的类型 | 第10-11页 |
2 植物转录因子 | 第11-13页 |
·植物转录因子的基本结构 | 第11-12页 |
·转录因子的分类 | 第12-13页 |
3 启动子和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的研究方法 | 第13-19页 |
·生物信息学方法 | 第13-14页 |
·凝胶迁移率变动分析 | 第14-16页 |
·酵母单杂交技术 | 第16-17页 |
·转染分析法 | 第17-18页 |
·DNase I 足迹试验 | 第18页 |
·染色质免疫沉淀分析 | 第18-19页 |
4 植物非生物胁迫相关的顺式作用元件及转录因子 | 第19-26页 |
·DRE 元件及DREB 类转录因子 | 第20-21页 |
·MYB 元件及MYB 类转录因子 | 第21-22页 |
·MYC 元件及MYC 类转录因子 | 第22页 |
·ABREs 元件及ABREs 类转录因子 | 第22-23页 |
·TCA-like element | 第23页 |
·CCGAAA-motif | 第23-24页 |
·GCC-box 及GCC-box 类转录因子 | 第24页 |
·W-box 及WRKY 类转录因子 | 第24-25页 |
·G-box 及G-box 类转录因子 | 第25页 |
·NAC 转录因子 | 第25-26页 |
·GT-1 元件及GT-1 类转录因子 | 第26页 |
5 CMO 基因及其启动子 | 第26-27页 |
·CMO 基因 | 第26-27页 |
·CMO 启动子 | 第27页 |
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7-28页 |
第二章 CMO 启动子盐诱导功能元件鉴定 | 第28-42页 |
1 实验材料 | 第28-29页 |
·植物材料 | 第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28-29页 |
2. 实验方法 | 第29-35页 |
·辽宁碱蓬叶片核蛋白的制备 | 第29-31页 |
·叶片核蛋白提取 | 第29页 |
·核蛋白完整性检测 | 第29-31页 |
·核蛋白浓度的测定 | 第31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31-32页 |
·探针的设计 | 第31页 |
·探针的合成与标记 | 第31-32页 |
·凝胶迁移分析 | 第32-35页 |
·结合反应 | 第32页 |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第32-33页 |
·转膜 | 第33-34页 |
·交联固定 | 第34页 |
·化学发光反应 | 第34-35页 |
·化学发光图像显示 | 第35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辽宁碱蓬叶片核蛋白的制备 | 第35-36页 |
·探针的制备 | 第36-38页 |
·凝胶迁移分析 | 第38-39页 |
4 讨论 | 第39-41页 |
·辽宁碱蓬叶片核蛋白的提取 | 第39-40页 |
·凝胶迁移分析 | 第40页 |
·CMO 启动子中的盐诱导功能元件 | 第40-41页 |
5 结论 | 第41-42页 |
第三章 与CMO 启动子盐诱导功能元件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的分离 | 第42-63页 |
1 实验材料 | 第42-43页 |
·植物材料 | 第42页 |
·菌株 | 第42页 |
·试剂 | 第42页 |
·主要仪器设备 | 第42-43页 |
2 实验方法 | 第43-52页 |
·诱饵菌株的构建 | 第43-46页 |
·诱饵片段的制备 | 第43页 |
·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43-44页 |
·诱饵载体线性化及诱饵酵母菌株构建 | 第44-46页 |
·辽宁碱蓬叶片cDNA 的合成 | 第46-49页 |
·RNA 提取 | 第46-47页 |
·cDNA 合成 | 第47-49页 |
·cDNA 转化酵母菌株及目标基因的筛选 | 第49-52页 |
·诱饵菌株感受态细胞制作 | 第49页 |
·cDNA 转化酵母菌株 | 第49-50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50-52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52-60页 |
·诱饵菌株的构建 | 第52-56页 |
·诱饵载体的构建 | 第52-54页 |
·诱饵载体线性化及诱饵酵母菌株构建 | 第54-56页 |
·辽宁碱蓬叶片cDNA 的合成 | 第56页 |
·cDNA 转化酵母菌株及目标基因的筛选 | 第56-60页 |
·库容量的检测 | 第56-57页 |
·阳性克隆的鉴定 | 第57-58页 |
·阳性克隆测序及分析 | 第58-60页 |
4 讨论 | 第60-62页 |
·诱饵片段的设计 | 第60-61页 |
·酵母单杂交技术 | 第61页 |
·与Salt/drought responsive element 相互作用的转录因子 | 第61-62页 |
5 结论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0页 |
附录A:CMO 基因启动子(pC:-267~+1286p )序列 | 第70-71页 |
附录B:pAbAi 质粒图谱 | 第71-72页 |
附录C:pGADT7-Rec 质粒图谱 | 第72-73页 |
附录D:pGEM-T Vector 图谱 | 第73-74页 |
附录E:各种培养基配方 | 第74-7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第75-76页 |
致谢 | 第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