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课题来源、目的与意义 | 第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 | 第9-17页 |
·重力场测量卫星发展现状及趋势 | 第9-12页 |
·Drag-Free卫星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第12-14页 |
·Drag-Free卫星动力学建模方法研究 | 第14-16页 |
·Drag-Free卫星DFAC控制方法研究 | 第16-17页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7-19页 |
第2章 地球重力场及随机信号基础理论 | 第19-31页 |
·引言 | 第19页 |
·重力场原理和对重力场测量卫星要求 | 第19-25页 |
·重力场测量发展历史 | 第19-20页 |
·重力场基本原理 | 第20-22页 |
·基于卫星进行重力场测量的方式 | 第22-23页 |
·重力场测量对卫星动力学与控制的要求 | 第23-25页 |
·Drag-Free卫星坐标系系统 | 第25-27页 |
·Drag-Free卫星坐标系建立 | 第25-26页 |
·坐标系间的相互转换 | 第26-27页 |
·随机信号基础理论 | 第27-29页 |
·傅立叶变换基本原理 | 第27-28页 |
·相关函数与功率谱密度 | 第28-29页 |
·本章小结 | 第29-31页 |
第3章 Drag-Free重力场测量卫星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第31-43页 |
·引言 | 第31-32页 |
·Drag-Free卫星控制系统的发展 | 第32-33页 |
·基于Drag-Free的重力场测量卫星控制系统体系结构研究 | 第33-38页 |
·基于Drag-Free加速度计模式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 第33-34页 |
·基于Drag-Free位移模式卫星控制系统体系结构 | 第34-36页 |
·基于加速度计和位移混合模式的重力场测量卫星体系结构 | 第36-38页 |
·Drag-Free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 | 第38-42页 |
·Drag-Free控制回路 | 第38-41页 |
·质量块控制回路 | 第41-42页 |
·卫星姿态控制回路 | 第42页 |
·本章小结 | 第42-43页 |
第4章 基于Drag-Free重力场测量卫星的动力学模型及分析 | 第43-60页 |
·引言 | 第43页 |
·质量块动力学 | 第43-46页 |
·质量块动力学模型 | 第43-44页 |
·质量块动力学特性分析 | 第44-46页 |
·卫星本体与质量块相对运动动力学 | 第46-58页 |
·卫星本体和质量块相对运动动力学模型 | 第46-49页 |
·卫星本体和质量块相对运动简化模型 | 第49-52页 |
·Drag-Free卫星干扰及误差模型 | 第52-55页 |
·简化模型精度分析 | 第55-58页 |
·卫星本体动力学 | 第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60页 |
第5章 基于H_∞的Drag-Free重力场测量卫星控制方法研究 | 第60-75页 |
·引言 | 第60页 |
·基于回路成形的H∞控制研究 | 第60-65页 |
·H∞设计基本结构 | 第60-61页 |
·H∞回路成形设计方法 | 第61-62页 |
·混合灵敏度设计方法 | 第62-65页 |
·基于H_∞理论的Drag-Free控制系统设计 | 第65-68页 |
·控制对象设计模型 | 第65-66页 |
·控制系统要求 | 第66页 |
·控制器设计过程 | 第66-68页 |
·仿真设计及结果分析 | 第68-74页 |
·仿真方案设计 | 第68-69页 |
·仿真结果及分析 | 第69-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0-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