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6页 |
| ABSTRACT | 第6-9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9-17页 |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页 |
| ·黄土滑坡研究现状 | 第9-16页 |
| ·黄土滑坡的类型 | 第10-11页 |
| ·黄土工程性质研究 | 第11-12页 |
| ·黄土滑坡机理研究 | 第12-15页 |
| ·滑坡稳定性研究 | 第15-16页 |
| ·存在问题 | 第16页 |
|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第2章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区域地质背景 | 第17-24页 |
| ·地理位置与交通 | 第17-19页 |
| ·地形地貌 | 第19页 |
| ·地层岩性 | 第19-20页 |
| ·新构造活动与地震 | 第20-21页 |
| ·气象条件 | 第21-22页 |
| ·水文地质特征 | 第22页 |
|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 | 第22-24页 |
| 第3章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发育分布特征 | 第24-30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滑坡灾害发育特点 | 第24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分布规律 | 第24-26页 |
| ·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空间分布规律 | 第24-25页 |
| ·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时间分布规律 | 第25-26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滑坡基本特征 | 第26-30页 |
| 第4章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影响因素和形成机理 | 第30-41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形成的影响因素 | 第30-36页 |
| ·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形成的内因 | 第30-34页 |
| ·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形成的外因 | 第34-36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形成机理 | 第36-41页 |
| ·滑带土特征 | 第36-40页 |
| ·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形成机理分析 | 第40-41页 |
| 第5章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黄土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41-68页 |
| ·滑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简介 | 第41-44页 |
| ·极限平衡法 | 第41-43页 |
| ·数值分析法 | 第43-44页 |
| ·拉格朗日差分法(FLAC~(3D))原理 | 第44-50页 |
| ·FLAC 的基本原理 | 第45-46页 |
| ·FLAC 法力学模型 | 第46-48页 |
| ·安全系数的定义 | 第48-49页 |
| ·FLAC~(3D) 中强度折减法的实现 | 第49-50页 |
| ·麟游县分水岭地区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50-66页 |
| ·西沟湾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50-57页 |
| ·岭南滑坡稳定性分析 | 第57-66页 |
| ·本章小结 | 第66-68页 |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8-70页 |
| ·结论 | 第68-69页 |
| ·展望 | 第69-70页 |
| 致谢 | 第70-71页 |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