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4页 |
中文文摘 | 第4-7页 |
目录 | 第7-9页 |
绪论 | 第9-15页 |
第一节 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节 学术史回顾 | 第10-14页 |
第三节 重点和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一章 履历 | 第15-31页 |
第一节 浓厚家学的熏陶 | 第15-18页 |
第二节 新式的学校教育 | 第18-20页 |
第三节 归国执教 潜心学涯 | 第20-21页 |
第四节 思想改造 | 第21-22页 |
第五节 投身革命 | 第22-26页 |
第六节 重新“入狱” | 第26-28页 |
第七节 旧帮新命 | 第28-31页 |
第二章 学术思想 | 第31-55页 |
第一节 魏晋南北朝史研究 | 第31-37页 |
第二节 世界史研究 | 第37-43页 |
第三节 佛教史研究 | 第43-48页 |
第四节 敦煌学研究 | 第48-55页 |
第三章 政治与学术 | 第55-87页 |
第一节 早年为学术而学术 | 第55-61页 |
第二节 中年皈依马克思唯物史观 | 第61-69页 |
第三节 晚年回归学术独立之精神 | 第69-76页 |
第四节 徘徊于政治与学术间之缘由 | 第76-87页 |
第四章 毕竟是书生 | 第87-111页 |
第一节 《毕竟是书生》的出炉与反响 | 第87-89页 |
第二节 “梁效”刍议 | 第89-92页 |
第三节 双重困境下知识分子的主体选择及其命运之分野 | 第92-105页 |
第四节 书生本色 | 第105-111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111-115页 |
附录 | 第115-127页 |
参考文献 | 第127-149页 |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 第149-151页 |
致谢 | 第151-153页 |
个人简历 | 第1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