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7页 |
引言 | 第7-8页 |
临床研究 | 第8-15页 |
一、 研究对象 | 第8-9页 |
(一) 诊断标准 | 第8页 |
(二) 纳入标准 | 第8页 |
(三) 排除标准 | 第8-9页 |
(四) 脱落标准 | 第9页 |
(五) 剔除标准 | 第9页 |
二、 研究方法 | 第9-12页 |
(一) 分组方法 | 第9页 |
(二) 操作方法 | 第9-11页 |
(三) 观察指标 | 第11页 |
(四) 疗效评定标准 | 第11-12页 |
(五) 资料分析与统计学方法 | 第12页 |
(六) 意外情况处理 | 第12页 |
三、 一般资料 | 第12-13页 |
(一)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的比较 | 第12页 |
(二) 两组治疗前 McGill 总分、VAS 得分情况的比较 | 第12-13页 |
四、 病症疗效研究结果 | 第13-15页 |
(一) McGill 总分比较 | 第13-14页 |
(二) VAS 评分结果 | 第14-15页 |
讨论 | 第15-22页 |
一、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5-17页 |
(一) 对本病病因、病机的认识 | 第15-16页 |
(二) 《黄帝内经》对铍针及相关刺法的认识 | 第16-17页 |
二、 现代医学对本病的认识 | 第17-19页 |
(一) 现代医学对腰臀部皮神经生理及解剖的认识 | 第17-18页 |
(二) 皮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及发病机理 | 第18-19页 |
(三) 鉴别诊断 | 第19页 |
三、 中医关于皮神经卡压综合征治疗的研究概况 | 第19-20页 |
四、 结果探讨 | 第20-21页 |
(一) 结果分析 | 第20页 |
(二) 机理探讨 | 第20-21页 |
五、 不良反应 | 第21-22页 |
结语 | 第22-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综述 | 第25-31页 |
参考文献 | 第28-31页 |
附录 | 第31-32页 |
致谢 | 第32-33页 |
发表论文 | 第33-37页 |
详细摘要 | 第37-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