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导论 | 第11-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研究目的 | 第12页 |
·研究意义 | 第12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2-15页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国内外研究评述 | 第14-15页 |
·研究思路及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研究思路 | 第15页 |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6-17页 |
第二章 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发展现状及评价 | 第17-28页 |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历史演进及现状 | 第17-19页 |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历史演进 | 第17-19页 |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状 | 第19页 |
·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改革 | 第19-22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基本内容 | 第19-21页 |
·新农保基金管理与老农保基金管理的比较 | 第21-22页 |
·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改革的评价 | 第22-28页 |
·内部效应分析: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自身绩效评估 | 第22-25页 |
·外部效应分析:对整个社会产生的绩效评估 | 第25-26页 |
·陕西省农村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改革总结与评价 | 第26-28页 |
第三章 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再分配效应与可持续性分析 | 第28-41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收入再分配效应分析 | 第28-31页 |
·基本思路和假设 | 第28-29页 |
·模型建立 | 第29页 |
·结果测算 | 第29-31页 |
·结论分析 | 第31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的可持续性分析 | 第31-36页 |
·基本原理 | 第32页 |
·模型构建与参数设计 | 第32-33页 |
·测算结果 | 第33-36页 |
·基本结论与建议 | 第36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率分析与预测 | 第36-41页 |
·对现行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收益率的分析 | 第36-39页 |
·对目标基金运营收益率测算 | 第39-41页 |
第四章 陕西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 第41-45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第41-44页 |
·新农保基金管理在制度衔接方面不完善 | 第41页 |
·基金筹集方式与参与自愿性原则的矛盾 | 第41-42页 |
·农保基金的规模小导致调剂功能差 | 第42页 |
·基金的业务管理有待优化 | 第42-43页 |
·通货膨胀压力大造成基金保值增值困难 | 第43页 |
·基金管理缺乏监督制度和风险防范机制 | 第43-44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 第44-45页 |
·新农保基金管理制度设计不完善,存在一定缺陷 | 第44页 |
·新农保基金处于发展初期阶段,统筹层次不高 | 第44页 |
·平台建设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 | 第44页 |
·新农保基金运营模式老化,投资渠道狭窄 | 第44-45页 |
第五章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设计 | 第45-52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设计 | 第45-47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比较 | 第45-47页 |
·陕西省新农保基金筹资模式的选择 | 第47页 |
·陕西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的设计 | 第47-52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的创新实践 | 第47-49页 |
·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运营模式的比较 | 第49-51页 |
·陕西省新农保基金运营模式的选择 | 第51-52页 |
第六章 完善陕西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金管理模式的政策建议 | 第52-55页 |
·强化政府责任,继续加大支持力度 | 第52页 |
·着眼未来发展,实施有效衔接的机制 | 第52页 |
·加强工作平台建设,规范业务流程管理 | 第52-53页 |
·推动基金运营模式创新,拓宽农保基金增值渠道 | 第53页 |
·健全基金监督体系,完善农保基金风险防范机制 | 第53-54页 |
·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 第54-55页 |
第七章 结束语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作者简介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