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6页 |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0-11页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中的被害人 | 第10页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4-16页 |
第2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受偿状况概述 | 第16-21页 |
·我国刑事被害人受偿现状 | 第16-17页 |
·刑事被害人现有的求偿途径分析 | 第17-21页 |
·诉讼求偿途径 | 第17-18页 |
·辅助求偿途径 | 第18-20页 |
·新型求偿途径 | 第20-21页 |
第3章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演进 | 第21-26页 |
·刑事被害人法律地位的变迁 | 第21-22页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历史发展 | 第22-23页 |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几种主要学说基础 | 第23-26页 |
·国家责任说 | 第24页 |
·社会福利说 | 第24页 |
·机缘命运说 | 第24页 |
·均衡保障刑事人权说 | 第24-26页 |
第4章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原因 | 第26-35页 |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必要性 | 第26-28页 |
·刑事被害人应有权利的当然之义 | 第26-27页 |
·平衡人权保护,缓解被害后果 | 第27页 |
·打击刑事犯罪,促进社会稳定 | 第27-28页 |
·履行国际义务,实现对等保护 | 第28页 |
·建立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的可行性 | 第28-35页 |
·国家政策和社会认同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 | 第28-29页 |
·持续稳定的经济发展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 第29-30页 |
·学术研究和立法建议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成果 | 第30-31页 |
·已开展的被害人救助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有益的实践经验 | 第31页 |
·各国完备的法律规范为制度的建立提供了成熟的立法借鉴 | 第31-35页 |
第5章 我国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的制度设计 | 第35-41页 |
·立法模式的选择 | 第35页 |
·补偿机构的确定 | 第35-36页 |
·补偿资金的来源 | 第36-37页 |
·补偿原则 | 第37-38页 |
·补偿范围、对象及条件 | 第38-39页 |
·补偿的标准 | 第39页 |
·补偿实施程序 | 第39-41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41-42页 |
参考文献 | 第42-45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 第45-46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 第46-47页 |
致谢 | 第4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