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广播、电视事业论文--编辑、写作和播送业务论文

“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分析

中文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绪论第8-20页
 一、 选题背景第8-9页
 二、 文献综述第9-16页
 三、 研究目的及其意义第16-17页
 四、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17-18页
 五、 研究的主要方法第18-20页
第一章 基本概念的阐释第20-31页
 第一节 美国之音第20-21页
  一、 美国之音的成立第20页
  二、 美国之音的组织结构第20页
  三、 美国之音的规模第20-21页
 第二节 对外传播第21-25页
  一、 对外传播的定义第21-22页
  二、 对外传播的原则第22页
  三、 对外传播的特征第22-25页
 第三节 国家形象第25-28页
  一、 国家形象的涵义第25页
  二、 国家形象塑造的必要性第25-27页
  三、 国家形象塑造的内容第27-28页
 第四节 意识形态第28-30页
  一、 意识形态的内涵第28页
  二、 意识形态的特点第28-29页
  三、 意识形态的渗透方式第29-30页
 本章小结第30-31页
第二章 美国之音的传播历程概述第31-39页
 第一节 美国之音对外传播的总况第31-35页
  一、 20 世纪 40 至 50 年代:成立阶段第31-32页
  二、 20 世纪 50 至 60 年代:扩张阶段第32-33页
  三、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平衡阶段第33-34页
  四、 20 世纪 90 年代至今:多元传播阶段第34-35页
 第二节 美国之音对中国传播的轨迹第35-37页
  一、 20 世纪 40 至 70 年代:冷冻期第35-36页
  二、 20 世纪 70 至 80 年代:负面期第36页
  三、 20 世纪末:繁盛期第36-37页
  四、 21 世纪初:转型期第37页
 本章小结第37-39页
第三章 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分析第39-50页
 第一节 传播策略在中美关系中的战略意义第39-41页
  一、 传播策略的涵义及其重要性第39-40页
  二、 中美关系中美国之音的战略意义第40-41页
 第二节 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第41-42页
  一、 以公共外交为目标的多样化对外传播策略第41-42页
  二、 以意识形态为主导的本土化对外传播策略第42页
  三、 以宣扬美国价值观的全球化对外传播策略第42页
 第三节 美国之音对中国传播策略实现的路径第42-46页
  一、 路径之一:高度稳定的传播定位第43-44页
  二、 路径之二:与时俱进的传播手段第44-46页
 第四节 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的效果第46-48页
  一、 效果之一:传播目标的内隐性第46-47页
  二、 效果之二:受众类型的层次性第47-48页
  三、 效果之三:意识形态的影响力第48页
 本章小结第48-50页
第四章 美国之音对中国的传播策略启示第50-62页
 第一节 目前我国对外传播中存在的问题第50-55页
  一、 宏观方面的问题第50-53页
  二、 微观层面的问题第53-55页
 第二节 美国之音为对外传播提供的有益经验第55-61页
  一、 理念上的借鉴第56-58页
  二、 操作层面上的借鉴第58-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结语第62-64页
参考文献第64-68页
致谢第68-70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以[Mo(W)OS3Cu3]为基础的原子簇超分子的合成与表征
下一篇:钾长石共酸提钾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