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平台的超声波自动探伤硬件系统的研制
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18页 |
·论文的研究背景 | 第14-15页 |
·目前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论文的主要内容 | 第16-17页 |
·论文的组织结构 | 第17-18页 |
第二章 超声波探伤仪 | 第18-24页 |
·超声波 | 第18-20页 |
·超声波基本概念 | 第18-19页 |
·超声波的类型 | 第19页 |
·超声波的叠加、干涉和衍射 | 第19-20页 |
·超声探头 | 第20-21页 |
·标准试块 | 第21-22页 |
·超声波探伤仪 | 第22-24页 |
第三章 超声探伤系统的硬件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39页 |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 第24-25页 |
·功能需求和性能指标 | 第25-26页 |
·关键性能指标 | 第26-30页 |
·超声探伤系统的若干关键技术 | 第30-39页 |
·数字FIR 低通滤波技术 | 第30-32页 |
·数字包络检波技术 | 第32-36页 |
·硬件实时报警技术 | 第36-39页 |
第四章 超声探伤系统的硬件平台设计 | 第39-60页 |
·高速数据采集子系统 | 第39-49页 |
·探头阵列触发模块 | 第39-40页 |
·阻尼切换的设计 | 第40页 |
·收发电路的隔离设计 | 第40-41页 |
·限波网络的设计 | 第41页 |
·数控增益放大/衰减器 | 第41-43页 |
·带通滤波器阵列 | 第43-44页 |
·级间耦合方式 | 第44-45页 |
·级间滤波方式 | 第45-47页 |
·电源滤波电路 | 第47-48页 |
·增益电压控制电路的设计 | 第48-49页 |
·FPGA 预处理子系统 | 第49-50页 |
·FPGA 的基本结构 | 第49页 |
·FPGA 的加载配置电路 | 第49-50页 |
·Xilinx 公司的IP 核 | 第50页 |
·ARM 后处理子系统 | 第50-53页 |
·ARM 平台的硬件设计 | 第50-52页 |
·系统寻址空间分配 | 第52页 |
·ARM 子系统的软件结构 | 第52-53页 |
·电源供应子系统 | 第53-56页 |
·电源供应设计概述 | 第53-54页 |
·电源供应详细设计 | 第54-56页 |
·系统设计中的电磁兼容技术 | 第56-60页 |
·电磁兼容技术 | 第56页 |
·系统的叠层和布局设计 | 第56-59页 |
·系统的旁路与去耦设计 | 第59页 |
·关键信号布线的设计 | 第59-60页 |
第五章 FPGA 软件设计 | 第60-71页 |
·EDA 设计工具 | 第60页 |
·FPGA 设计流程 | 第60-61页 |
·FPGA 基本设计思想 | 第61-64页 |
·数据通道单元与控制单元分离 | 第61-62页 |
·同步化设计 | 第62-63页 |
·模块化设计 | 第63页 |
·流水线设计 | 第63-64页 |
·系统结构与模块划分 | 第64-71页 |
·FIR 低通滤波器模块 | 第64-65页 |
·检波方式选择模块 | 第65-67页 |
·正负延时控制模块 | 第67-68页 |
·数字包络检波模块 | 第68-69页 |
·软闸门硬件实时报警模块 | 第69-71页 |
第六章 系统调试与测试结果 | 第71-78页 |
·系统硬件功能的调试 | 第71-78页 |
·电源供应子系统的调试 | 第71-72页 |
·FPGA 预处理子系统的调试 | 第72-73页 |
·ARM 后处理子系统的调试 | 第73-74页 |
·数据采集子系统的调试 | 第74-78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78-80页 |
·本文的工作总结 | 第78-79页 |
·研究工作的展望 | 第79-80页 |
参考文献 | 第80-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