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北油田史家畔探区有利区优选及勘探部署
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目录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选题背景 | 第9页 |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 | 第9-10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 第10页 |
·研究思路及方法 | 第10-11页 |
第一章 区域地质概况 | 第11-20页 |
·探区基本概况 | 第11页 |
·探区沉积相特征 | 第11-20页 |
·区域沉积背景 | 第11-12页 |
·区域构造情况 | 第12页 |
·地层划分及其特征 | 第12-15页 |
·沉积相与砂体展布 | 第15-20页 |
第二章 探区油藏储层特征 | 第20-36页 |
·砂体岩石学特征 | 第20-21页 |
·储层孔隙结构 | 第21-32页 |
·原生孔隙 | 第21-22页 |
·次生孔隙 | 第22-23页 |
·孔隙分布特征 | 第23页 |
·孔隙组合类型 | 第23-24页 |
·孔隙、吼道大小及分布 | 第24-27页 |
·孔隙结构类型及特征 | 第27-32页 |
·物性特征 | 第32-35页 |
·影响储层物性的主要因素 | 第35-36页 |
·物性与沉积微相 | 第35页 |
·物性与碎屑含量、砂岩粒度的关系 | 第35页 |
·物性与毛管压力、孔隙结构的关系 | 第35-36页 |
第三章 储层的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 | 第36-49页 |
·成岩作用类型 | 第36-45页 |
·压实作用 | 第36页 |
·胶结作用与交代作用 | 第36-44页 |
·溶解作用 | 第44-45页 |
·成岩序列及成岩阶段划分 | 第45-49页 |
·成岩序列 | 第45页 |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 | 第45-49页 |
第四章 储层分类与评价 | 第49-51页 |
·储层分类 | 第49页 |
·储层评价 | 第49-51页 |
·长4+5~2储层评价 | 第50页 |
·长6~1储层评价 | 第50页 |
·长6~2储层评价 | 第50-51页 |
第五章 油藏特征类型与富集规律 | 第51-54页 |
·流体性质 | 第51-52页 |
·油藏类型与要素 | 第52页 |
·岩性油藏 | 第52页 |
·构造—岩性油藏 | 第52页 |
·油藏富集控制因素 | 第52-54页 |
·沉积相对石油的控制作用 | 第52页 |
·成岩作用对石油的控制作用 | 第52-53页 |
·构造作用对石油的控制作用 | 第53-54页 |
第六章 有利区优选及勘探部署 | 第54-57页 |
·长(4+5)~2有利区预测 | 第54-55页 |
·长6~1有利区预测 | 第55-56页 |
·长6~2有利区预测 | 第56-57页 |
结论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