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绪论 | 第1-13页 |
·电能质量问题的提出 | 第8-9页 |
·衡量电能质量的指标 | 第9-10页 |
·电能质量检测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0-12页 |
·本研制完成的主要工作 | 第12-13页 |
第二章 电能参数算法原理及检测方法 | 第13-26页 |
·电压、电流有效值测量 | 第13-14页 |
·频率测量 | 第14-17页 |
·谐波分析 | 第17-22页 |
·电力电网谐波 | 第17-18页 |
·利用傅立叶变换进行谐波分析 | 第18-19页 |
·快速傅立叶变换(FFT) | 第19-21页 |
·FFT算法的MSP430实现 | 第21页 |
·电能质量谐波分析与计算 | 第21-22页 |
·电压波动和闪变的检测 | 第22-24页 |
·电压波动的检测 | 第22页 |
·电压闪变的检测 | 第22-24页 |
·三相不平衡度的测量 | 第24页 |
·各种功率的检测 | 第24-26页 |
·有功功率P | 第24-25页 |
·无功功率Q | 第25-26页 |
第三章 电网检测仪器的硬件设计 | 第26-46页 |
·单片机简介 | 第26-32页 |
·MSP430系列单片机特点简介 | 第26-27页 |
·MSP430的结构 | 第27-30页 |
·MSP430F44X系列简介 | 第30-31页 |
·该系列结构框图 | 第30-31页 |
·封装图 | 第31页 |
·引脚功能 | 第31页 |
·MSP430单片机片内外设 | 第31-32页 |
·系统硬件电路 | 第32-33页 |
·数据测量与转换模块 | 第33-38页 |
·电压、电流变换 | 第33-37页 |
·A/D采样块 | 第37-38页 |
·通信转换模块 | 第38-41页 |
·MSP430串行通信的特点 | 第38页 |
·MSP430与RS-485通信芯片MAX1480B的接口 | 第38-40页 |
·电路构成 | 第40-41页 |
·电源模块 | 第41页 |
·人机对话接口模块 | 第41-43页 |
·键盘接口模块 | 第41-43页 |
·LCD接口 | 第43页 |
·JTAG模块接口 | 第43-44页 |
·系统日历时钟电路的设计 | 第44-46页 |
第四章 电能质量检测仪器的软件实现 | 第46-55页 |
·电能质量检测仪器软件总体分析和介绍 | 第46-47页 |
·下位机系统软件开发特点 | 第46页 |
·主程序框架介绍 | 第46-47页 |
·系统初始化程序设计 | 第47-48页 |
·数据采集程序设计 | 第48页 |
·数据处理程序设计 | 第48-50页 |
·按键及LCD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按键程序设计 | 第50-51页 |
·LCD程序设计 | 第51页 |
·通信接口程序设计 | 第51-53页 |
·浮点数计算程序设计 | 第53-55页 |
第五章 系统测试与误差分析 | 第55-64页 |
·电网参数测试结果 | 第55-57页 |
·测量值最大允许误差 | 第55页 |
·电网参数测试结果 | 第55-57页 |
·谐波分析的仿真与测试结果 | 第57-59页 |
·误差分析 | 第59-60页 |
·硬件电路引入的误差分析 | 第60-61页 |
·互感器带来的误差 | 第60-61页 |
·运放引入误差 | 第61页 |
·A/D引入的误差 | 第61页 |
·参数测量的算法误差 | 第61-62页 |
·同步采样误差 | 第61-62页 |
·相位偏移误差 | 第62页 |
·逼进、截尾与舍入误差 | 第62页 |
·误差综合分析 | 第62-64页 |
第六章 抗干扰设计 | 第64-70页 |
·干扰的成因及后果 | 第64-65页 |
·硬件电路设计中的抗干扰措施 | 第65-67页 |
·电源干扰的抑制 | 第65页 |
·主机单元配置与数字信号传输通道的抗干扰措施 | 第65-66页 |
·良好的接地方式 | 第66页 |
·采用隔离技术 | 第66页 |
·采用“看门狗”技术 | 第66页 |
·滤波技术 | 第66-67页 |
·设计印刷板的注意事项 | 第67-68页 |
·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8-70页 |
·数字滤波 | 第68页 |
·设置软件陷阱 | 第68页 |
·睡眠状态抗干扰 | 第68-69页 |
·其他软件抗干扰措施 | 第69-70页 |
第七章 结论 | 第70-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参考文献 | 第73-76页 |
附录 | 第76-79页 |
在读期间发表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