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16页 |
·背景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VoIP的研究现状 | 第11页 |
·P2P VoIP的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研究工作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4-16页 |
第二章 P2P与VoIP技术的研究及其结合方式 | 第16-25页 |
·P2P概述 | 第16-19页 |
·P2P的类型 | 第16-17页 |
·分布式哈希表—DHT | 第17-18页 |
·P2P的特点 | 第18-19页 |
·VoIP概述 | 第19-20页 |
·P2P VoIP概述 | 第20-23页 |
·参考文献 | 第23-25页 |
第三章 P2P VoIP系统层次模型和总体设计 | 第25-37页 |
·P2P VolP系统的目标要求 | 第25页 |
·P2P VoIP系统层次模型 | 第25-26页 |
·可扩展的P2P VoIP互联互通架构 | 第26-32页 |
·系统主要网络实体的功能描述 | 第27-28页 |
·系统主要实体间接口说明 | 第28-29页 |
·码号与编址 | 第29-30页 |
·互联互通需求(与CS与IMS的互通) | 第30-32页 |
·基于P2P的VoIP网络业务的应用流程 | 第32-35页 |
·入口点发现 | 第32-33页 |
·注册流程 | 第33-34页 |
·基本会话流程 | 第34-35页 |
·会话终结流程 | 第35页 |
·P2P VoIP部署场景 | 第35-36页 |
·本章小结 | 第36页 |
·参考文献 | 第36-37页 |
第四章 基于双层架构的自适应DHT算法 | 第37-51页 |
·简介 | 第37页 |
·双层的P2P VoIP架构 | 第37-39页 |
·P2P VoIP中的自适应DHT算法 | 第39-44页 |
·节点ID的生成 | 第39-41页 |
·基于自适应算法的数据存储和备份 | 第41-44页 |
·性能评估 | 第44-48页 |
·网络正常状态下节点的负载分布 | 第44-45页 |
·注册和会话建立中的DHT路由开销 | 第45-47页 |
·维护开销 | 第47页 |
·会话建立中的DHT时延 | 第47-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1页 |
第五章 P2P VoIP中的负荷迁移 | 第51-61页 |
·简介 | 第51-52页 |
·域内负荷迁移 | 第52-56页 |
·节点状态 | 第52页 |
·邻居节点状态表 | 第52-53页 |
·基于阈值的负荷重定向机制 | 第53-54页 |
·基于阈值的网络拓扑调整 | 第54-56页 |
·域间负荷迁移 | 第56页 |
·性能评估 | 第56-60页 |
·呼叫成功率 | 第57-58页 |
·对目的域节点的资源占用率 | 第58-60页 |
·本章小结 | 第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1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1-63页 |
·工作总结 | 第61-62页 |
·下一步的研究工作 | 第62-63页 |
附录1 缩略语 | 第63-64页 |
附录2 国内外与基于P2P的电话业务技术要求相关的标准 | 第64-65页 |
附录3 基于P2P的VoIP架构与IMS的比较 | 第65-66页 |
致谢 | 第66-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专利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