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缩写词(Abbreviation)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3-38页 |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与纤维素酶 | 第14-22页 |
·纤维素的性质与结构 | 第14-15页 |
·纤维素的微生物降解 | 第15-17页 |
·纤维素酶系组成、性质及降解机制 | 第17-20页 |
·纤维素酶的转录调控 | 第20-21页 |
·纤维素酶的应用前景 | 第21-22页 |
·瑞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 | 第22-29页 |
·纤维二糖水解酶的结构和功能研究 | 第22-27页 |
·瑞氏木霉纤维二糖水解酶的表达研究 | 第27-29页 |
·丝状真菌转化系统与外源蛋白表达研究进展 | 第29-37页 |
·丝状真菌转化系统 | 第30-34页 |
·丝状真菌蛋白表达策略探讨 | 第34-37页 |
·本论文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37-38页 |
第二章 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与转化 | 第38-50页 |
·实验材料 | 第38-40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38-39页 |
·培养基 | 第39页 |
·主要试剂 | 第39-40页 |
·实验方法 | 第40-43页 |
·菌种保藏技术 | 第40页 |
·孢子悬液制备 | 第40页 |
·引物设计 | 第40页 |
·PCR扩增 | 第40-41页 |
·原生质体制备及转化 | 第41页 |
·培养方式及菌龄的选择 | 第41页 |
·再生数计算 | 第41-42页 |
·真菌基因组的提取 | 第42-43页 |
·实验结果 | 第43-48页 |
·不同裂解酶及浓度对黑曲霉原生质体形成的影响 | 第43-44页 |
·菌丝培养方法及菌龄的选择 | 第44-46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形成过程观察 | 第46-47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的转化 | 第47-48页 |
·讨论 | 第48页 |
本章总结 | 第48-50页 |
第三章 黑曲霉中表达CBH Ⅰ载体的构建 | 第50-64页 |
·实验材料 | 第50-51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50-51页 |
·培养基 | 第51页 |
·主要试剂 | 第51页 |
·实验方法 | 第51-55页 |
·菌种保藏技术 | 第51页 |
·大肠杆菌感受态制备 | 第51-52页 |
·大肠杆菌DH5α转化 | 第52页 |
·质粒提取 | 第52页 |
·引物设计 | 第52-53页 |
·PCR扩增 | 第53页 |
·限制性内切酶酶切 | 第53页 |
·PCR及酶切DNA片段的回收 | 第53页 |
·连接反应 | 第53页 |
·重组质粒的筛选与鉴定 | 第53-55页 |
·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 | 第55页 |
·实验结果 | 第55-62页 |
·葡萄糖淀粉酶glaA启动子的PCR扩增 | 第55-56页 |
·cbhl基因的扩增 | 第56页 |
·CBH Ⅰ -HA-His平末端克隆到pUC19 | 第56-58页 |
·glaA启动子与cbhl基因的融合 | 第58页 |
·融合片段(glaA-pr-CBH Ⅰ)与pAN56-2载体的连接 | 第58-59页 |
·pyrG表达盒与pAN56-CBH的连接 | 第59-62页 |
·讨论 | 第62页 |
本章小结 | 第62-64页 |
第四章 重组转化子的鉴定与重组CBH Ⅰ的初步纯化 | 第64-79页 |
·实验材料 | 第64-66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64-65页 |
·培养基 | 第65页 |
·主要试剂 | 第65-66页 |
·实验方法 | 第66-69页 |
·菌种保藏技术 | 第66页 |
·孢子悬液制备 | 第66页 |
·黑曲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转化 | 第66页 |
·黑曲霉染色体DNA的提取 | 第66页 |
·PCR体系和反应程序同2.2.4 | 第66页 |
·蛋白样品浓缩 | 第66-67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67页 |
·黑曲霉转化子的复筛、单孢分离及鉴定 | 第67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67-68页 |
·发酵液的获得和预处理 | 第68页 |
·分子筛层析 | 第68页 |
·离子交换柱层析 | 第68-69页 |
·实验结果 | 第69-77页 |
·目的基因整合率及转化子的分析鉴定 | 第69-70页 |
·重组表达转化子的筛选 | 第70-73页 |
·转化子的单孢分离和纯化 | 第73-74页 |
·CBH Ⅰ的初步纯化 | 第74-77页 |
·讨论 | 第77页 |
本章小结 | 第77-79页 |
第五章 CBH Ⅰ瑞氏木霉表达体系的构建 | 第79-87页 |
·实验材料 | 第79-80页 |
·菌种和质粒 | 第79页 |
·培养基 | 第79-80页 |
·主要试剂 | 第80页 |
·实验方法 | 第80-82页 |
·菌种保藏技术 | 第80页 |
·瑞氏木霉孢子悬液制备 | 第80页 |
·PCR体系和反应程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等分子克隆技术 | 第80-81页 |
·引物设计 | 第81页 |
·瑞氏木霉原生质体的制备及转化 | 第81页 |
·瑞氏木霉染色体DNA的提取 | 第81页 |
·蛋白样品浓缩 | 第81页 |
·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 | 第81页 |
·瑞氏木霉转化子的复筛、单孢分离及鉴定 | 第81-82页 |
·Western Blot检测 | 第82页 |
·实验结果 | 第82-86页 |
·瑞氏木霉pyrG表达盒的获取和连接 | 第82-83页 |
·cbh1基因的连接 | 第83-85页 |
·瑞氏木霉TU6的转化及转化子的鉴定 | 第85-86页 |
·讨论 | 第86页 |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总结及展望 | 第87-89页 |
参考文献 | 第89-93页 |
致谢 | 第93-95页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9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