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7页 |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0页 |
·双包层光纤的结构特性及发展 | 第10-15页 |
·大模场面积双包层光纤(LMA) | 第12-14页 |
·保偏的大模场面积的双包层光纤(PM-LMA) | 第14-15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基本谐振腔结构 | 第15-18页 |
·F-P 腔结构 | 第15-17页 |
·环形腔结构 | 第17-18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的应用前景 | 第18-20页 |
·掺Tm~(3+)光纤激光器的发展概况 | 第20-23页 |
·掺Tm~(3+)光纤放大器的发展概况 | 第23-25页 |
·本论文的工作 | 第25-27页 |
第2章 掺Tm~(3+)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理论 | 第27-47页 |
·在激光玻璃基质中Tm~(3+)的光谱特性 | 第27-29页 |
·掺Tm~(3+)光纤激光器的理论研究 | 第29-34页 |
·Tm~(3+)的能级结构及速率方程 | 第29-32页 |
·掺Tm~(3+)光纤激光器功率传输方程及边界条件 | 第32-33页 |
·掺Tm~(3+)光纤激光器输出波长的特性 | 第33-34页 |
·双包层光纤激光器的数值模拟及结果分析 | 第34-41页 |
·光纤激光器中的功率的分布 | 第35-36页 |
·泵浦光沿光纤长度方向上的分布 | 第36-37页 |
·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的关系 | 第37-38页 |
·输出功率与后腔镜反射率的关系 | 第38-39页 |
·不同掺杂浓度时激光器中的功率分布 | 第39页 |
·不同参数下输出激光波长的分布 | 第39-41页 |
·掺Tm~(3+)光纤放大器稳态理论模型 | 第41-42页 |
·双包层光纤放大器数值模拟结果及分析 | 第42-46页 |
·不同泵浦方式下放大器中光功率分布 | 第42-43页 |
·不同掺杂浓度条件下信号光功率分布 | 第43-44页 |
·不同泵浦功率条件下信号光功率分布 | 第44页 |
·放大输出功率与泵浦功率的关系 | 第44-45页 |
·最佳光纤长度与泵浦功率的关系 | 第45-46页 |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掺Tm~(3+)光纤激光器及放大器实验研究 | 第47-65页 |
·LD 泵浦掺Tm~(3+)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47-51页 |
·实验装置 | 第47-48页 |
·掺Tm~(3+)光纤激光器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48-51页 |
·双包层光纤放大器198811m 连续种子光注入放大实验 | 第51-54页 |
·实验装置 | 第51页 |
·种子信号源 | 第51-52页 |
·实验结果与分析 | 第52-54页 |
·双包层光纤放大器1988nm 脉冲种子光注入放大实验 | 第54-58页 |
·实验装置 | 第54-55页 |
·种子信号源 | 第55-56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56-58页 |
·双包层光纤放大器2050nm 种子信号光注入放大实验 | 第58-64页 |
·实验装置 | 第58-59页 |
·种子信号源 | 第59-60页 |
·连续种子光放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0-62页 |
·脉冲种子光放大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62-64页 |
·本章小结 | 第64-65页 |
第4章 双包层光纤光栅原理及初步实验研究 | 第65-75页 |
·光纤光栅的分类 | 第65-66页 |
·光纤光栅耦合模理论分析 | 第66-72页 |
·单模光纤光栅的定性分析 | 第67-69页 |
·多模光纤光栅的定性分析 | 第69-72页 |
·光纤光栅作为F-P 腔镜的双包层光纤激光器实验研究 | 第72-74页 |
·实验装置 | 第72-73页 |
·实验结果及分析 | 第73-74页 |
·本章小结 | 第74-75页 |
结论 | 第75-76页 |
参考文献 | 第76-81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81-83页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