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12页 |
| ABSTRACT | 第12-14页 |
| 符号说明 | 第14-15页 |
| 主要创新及贡献 | 第15-16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6-45页 |
| ·选题背景及其意义 | 第16-17页 |
| ·铸造过程模拟技术进展 | 第17-29页 |
| ·铸件充型过程数值模拟 | 第17-20页 |
| ·铸件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 第20-22页 |
| ·铸件凝固微观组织数值模拟 | 第22-27页 |
| ·铸件应力应变数值模拟 | 第27-28页 |
| ·铸造过程模拟技术的发展趋势 | 第28-29页 |
| ·球墨铸铁件缩孔缩松形成机理的研究进展 | 第29-35页 |
| ·球墨铸铁的凝固特点 | 第29-30页 |
| ·球墨铸铁的凝固过程 | 第30-32页 |
| ·球墨铸铁的生产工艺 | 第32-35页 |
| ·球墨铸铁件缩孔缩松的预测 | 第35-37页 |
| ·缩孔、缩松预测技术的进展 | 第35-36页 |
| ·球墨铸铁缩孔缩松预测的研究进展 | 第36-37页 |
|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37-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38-45页 |
| 第二章 理论模型与试验方法 | 第45-68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宏-微观理论模型 | 第45-60页 |
| ·温度场模拟计算模型 | 第45-53页 |
| ·结晶潜热的处理 | 第53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形核与生长 | 第53-60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固相率的计算模型 | 第60页 |
| ·理论模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 第60-61页 |
| ·主要的试验方法 | 第61-66页 |
| ·试验设计方法 | 第61页 |
| ·试验铸件的设计 | 第61页 |
| ·熔炼及造型处理工艺 | 第61-63页 |
| ·温度场测量 | 第63页 |
| ·铸件成分和机械性能的分析检验 | 第63页 |
| ·铸件缩松宏观分布 | 第63-64页 |
| ·缩松形貌和形成过程的表征 | 第64页 |
| ·金相试样的制备 | 第64-65页 |
| ·潜热的测量 | 第65-66页 |
| ·小结 | 第66-67页 |
| 参考文献 | 第67-68页 |
| 第三章 球墨铸件缩松计算及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68-88页 |
| ·正交试验设计方案 | 第68-70页 |
| ·试验因素和因素水平的选择 | 第68-70页 |
| ·试验铸件成分的设计 | 第70页 |
| ·试验结果 | 第70-73页 |
| ·铸件的化学成分 | 第70页 |
| ·冷却曲线 | 第70-72页 |
| ·缩松分布 | 第72页 |
| ·金相图片 | 第72-73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73-79页 |
| ·试验铸件缩松面积率的测定 | 第73-75页 |
| ·工艺因素对缩松产生的影响规律 | 第75-79页 |
| ·缩松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79页 |
| ·球墨铸铁件缩松形成机理和形成过程 | 第79-82页 |
| ·球墨铸铁件缩松的形成机理 | 第79-81页 |
| ·球墨铸铁件缩松形成过程 | 第81-82页 |
| ·球墨铸铁件缩松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82-86页 |
| ·压力条件下的球墨铸铁缩松预测判据 | 第82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的压力场计算模型 | 第82-83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中的体积变化计算模型 | 第83-86页 |
| ·小结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88页 |
| 第四章 球墨铸铁件石墨球形核率模型的建立 | 第88-105页 |
| ·试验铸件成分设计 | 第88-89页 |
| ·试验结果 | 第89-93页 |
| ·化学成分 | 第89页 |
| ·金相照片 | 第89-91页 |
| ·冷却曲线 | 第91-93页 |
| ·数据分析与模型建立 | 第93-101页 |
| ·石墨球的统计和数据处理 | 第93-95页 |
| ·冷却曲线的分析计算 | 第95页 |
| ·球墨铸铁件形核率模型的建立 | 第95-101页 |
| ·小结 | 第101-104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4-105页 |
| 第五章 球墨铸铁潜热的测量及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05-119页 |
| ·试验方案 | 第106-107页 |
| ·DHA法和DSC法潜热分析计算模型 | 第107-109页 |
| ·DHA法潜热分析计算模型 | 第107-108页 |
| ·DSC法潜热分析计算模型 | 第108-109页 |
| ·结果与讨论 | 第109-116页 |
| ·碳当量对潜热的影响 | 第109-112页 |
| ·孕育对潜热的影响 | 第112页 |
| ·冷却速度对潜热的影响 | 第112-114页 |
| ·石墨形貌对潜热的影响 | 第114-116页 |
| ·球墨铸铁潜热计算模型的建立 | 第116-117页 |
| ·小结 | 第117-11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18-119页 |
| 第六章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模拟软件的开发和应用 | 第119-139页 |
| ·TMCAST-S.G.IRON的技术特点 | 第119-120页 |
| ·TMCAST-S.G.IRON的开发 | 第120-131页 |
| ·TMCast-S.G.Iron的组成 | 第120-121页 |
| ·TMCast-S.G.Iron模拟计算总框架 | 第121-122页 |
| ·TMCast-S.G.Iron类的设计及计算函数 | 第122-123页 |
| ·TMCast-S.G.Iron关键技术的实施 | 第123-131页 |
| ·球墨铸铁凝固过程数值模拟软件的应用与验证 | 第131-137页 |
| ·软件参数设置 | 第131-132页 |
| ·立板件模拟验证 | 第132-134页 |
| ·阶梯件模拟验证 | 第134-137页 |
| ·小结 | 第137-138页 |
| 参考文献 | 第138-139页 |
| 第七章 结论 | 第139-140页 |
| 致谢 | 第140-141页 |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41-142页 |
| 英文论文 | 第142-161页 |
|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