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电工技术论文--独立电源技术(直接发电)论文--蓄电池论文

新型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探索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6页
目录第6-8页
第一章 绪论第8-28页
   ·引言第8页
   ·锂离子电池的发展过程和特点第8-9页
   ·锂离子电池的基本原理和结构第9-11页
   ·锂离子电池的研究进展情况第11-26页
     ·正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1-12页
     ·电解质的研究进展第12-13页
     ·锂离子负极材料的研究进展第13-26页
   ·本论文的研究背景及内容第26-28页
第二章 实验方法第28-31页
   ·电极材料的制备第28-29页
     ·不同颗粒尺寸的Fe_3O_4的制备第28页
     ·导电胶包覆硅负极的制备第28-29页
   ·材料微观结构和形貌表征第29页
     ·物相分析第29页
     ·微观形貌第29页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第29-31页
     ·电极的制备第29页
     ·电池的装配第29页
     ·电化学性能的测试第29-31页
第三章 颗粒尺寸对Fe_3O_4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31-47页
   ·引言第31页
   ·Fe_3O_4的组织结构第31-32页
   ·Fe_3O_4的形貌和形成机理第32-33页
   ·Fe_3O_4电极的电化学性能第33-44页
     ·首次放电和充电曲线第33-35页
     ·Fe_3O_4电极的循环性能第35-36页
     ·充放电效率第36-37页
     ·Fe_3O_4电极的循环伏安曲线第37-41页
     ·倍率性能第41-44页
   ·循环前后Fe_3O_4微观结构变化第44-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四章 导电胶添加对纳米Si粉的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第47-55页
   ·引言第47页
   ·导电胶与纳米硅粉混合物的导电机理第47页
   ·原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形貌第47-49页
   ·导电胶添加对Si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影响第49-54页
     ·首次充放电性能第49-51页
     ·循环性能第51-52页
     ·循环伏安曲线第52-54页
   ·本章小结第54-55页
第五章 结论第55-57页
   ·在Fe_3O_4负极材料的研究中得到以下主要结论:第55-56页
   ·在导电胶作为添加剂对纳米硅粉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的研究中获得一下主要结论:第56-57页
参考文献第57-65页
致谢第65-66页
附录第66页

论文共6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核壳结构微粒的制备与表征
下一篇:矩形压力蒸汽灭菌器设计方法及其结构优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