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封神演义》中女性形象塑造的精神分析
摘要 | 第1-3页 |
Abstract | 第3-6页 |
第一章 导言 | 第6-10页 |
第一节 选题思路 | 第6-7页 |
第二节 目前国内相关研究 | 第7-9页 |
一、对《封神演义》的研究 | 第7-8页 |
二、对文学作品中女性形象的研究 | 第8-9页 |
第三节 学术价值及意义 | 第9-10页 |
第二章 《封神演义》群女图 | 第10-17页 |
第一节 母性的典范 | 第10-13页 |
第二节 坏女人──祸水红颜 | 第13-15页 |
第三节 中性化的女神仙 | 第15-17页 |
第三章 《封神演义》中母亲与女人形象之证伪 | 第17-30页 |
第一节 女娲考 | 第17-20页 |
第二节 妲己其人考 | 第20-27页 |
第三节 商周社会女性地位考 | 第27-30页 |
第四章 象征性系统中的母亲与女人 | 第30-34页 |
第一节 西方象征性系统中的母亲与女人原型 | 第30页 |
第二节 中国传统象征性系统中的母亲和女人原型 | 第30-32页 |
第三节 共同的矛盾 | 第32-34页 |
第五章 男性话语的创造 | 第34-37页 |
第一节 集体想象 | 第34-35页 |
第二节 母亲与女人的割裂 | 第35-37页 |
第六章 割裂背后:再现的儿童早期经验 | 第37-44页 |
第一节 俄狄浦斯前期:好母亲、坏母亲 | 第37-38页 |
第二节 俄狄浦斯情结 | 第38-40页 |
第三节 阉割情结 | 第40-42页 |
第四节 超越记忆的再现 | 第42-44页 |
第七章 关于“坏女人”的一些讨论 | 第44-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51页 |
作者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 第51-53页 |
后记 | 第5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