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股权结构与制度定位 | 第1-13页 |
1. 1 国有独资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 | 第10页 |
1. 2 “一股一票”与股份制农村合作银行 | 第10-11页 |
1. 3 “一人一票”与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制金融组织 | 第11-12页 |
1. 4 案例 | 第12-13页 |
1. 4. 1 案例一 | 第12页 |
1. 4. 2 案例二 | 第12-13页 |
2. 股权结构与资产结构 | 第13-15页 |
2. 1 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与资金上流 | 第13-14页 |
2. 2 农村合作银行与资金集中投放 | 第14页 |
2. 3 农村信用合作社与资金的分散发放、安全同收 | 第14-15页 |
3. 股权结构改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15-21页 |
3. 1 主要问题 | 第15-16页 |
3. 1. 1 股权设置不统一 | 第15页 |
3. 1. 2 入股范围偏狭小 | 第15-16页 |
3. 1. 3 大量社员非自愿入股 | 第16页 |
3. 1. 4 大量旧股未彻底清理 | 第16页 |
3. 2 制约股权改造的主要因素 | 第16-21页 |
3. 2. 1 经营状况不佳 | 第16页 |
3. 2. 2 历史包袱沉重 | 第16-17页 |
3. 2. 3 经营理念落后 | 第17页 |
3. 2. 4 经营管理混乱 | 第17页 |
3. 2. 5 结算渠道不畅 | 第17-18页 |
3. 2. 6 人员素质低下 | 第18页 |
3. 2. 7 农户贷款优惠措施难落实 | 第18页 |
3. 2. 8 农村合作基金会并入的影响 | 第18页 |
3. 2. 9 农民收入水平低 | 第18-20页 |
3. 2. 9. 1 农业低效率和小规模经营 | 第19页 |
3. 2. 9. 2 农产品价格呈下降趋势 | 第19-20页 |
3. 2. 9. 3 农业投入产出效益下降 | 第20页 |
3. 2. 9. 4 乡镇企业增速趋缓 | 第20页 |
3. 2. 9. 5 农民转移进城就业受到限制 | 第20页 |
3. 2. 10 农民收入预期低,支出预期高 | 第20页 |
3. 2. 11 农村金融市场竞争激烈 | 第20-21页 |
3. 2. 12 社会信用水平低下 | 第21页 |
4. 股权结构设计方案和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 第21-23页 |
4. 1 股权结构设计方案 | 第21-22页 |
4. 2 构建合作制股权结构的必要性分析 | 第22页 |
4. 3 构建合作制股权结构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3页 |
4. 4 股权结构改造要坚持区别对待、梯度推进原则 | 第23页 |
5. 推动股权结构改造开展的条件和措施 | 第23-28页 |
5. 1 制定合作金融法规,保障股权结构改造 | 第24页 |
5. 2 优化内部管理和运行环境,推动股权结构改造 | 第24-26页 |
5. 2. 1 管理制度优化 | 第24-25页 |
5. 2. 2 内控机制优化 | 第25-26页 |
5. 3 提高信用社业务管理水平 | 第26-27页 |
5. 3. 1 调整信贷业务理念 | 第26页 |
5. 3. 2 增加农业信贷投入 | 第26页 |
5. 3. 3 积极拓展业务范围 | 第26-27页 |
5. 4 努力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 第27-28页 |
5. 4. 1 重视和加强宣传工作 | 第27页 |
5. 4. 2 疏通结算渠道 | 第27页 |
5. 4. 3 增加结算工具 | 第27页 |
5. 4. 4 改善经营条件 | 第27-28页 |
6. 股权改造的外部环境优化措施 | 第28-34页 |
6. 1 采取有效措施,增加农民收入 | 第28-29页 |
6. 1. 1 加强农业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 第28页 |
6. 1. 2 加快国内农产品市场流通体制改革 | 第28页 |
6. 1. 3 推进大中城市卫星城、区域中心城镇建设发展 | 第28页 |
6. 1. 4 加大农业信贷投入,完善农业投融资渠道 | 第28-29页 |
6. 1. 5 支持乡镇企业和私营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来源渠道 | 第29页 |
6. 2 构建完善的信用体系,提高社会总体信用水平 | 第29-30页 |
6. 2. 1 加大政府推动工作力度 | 第29页 |
6. 2. 2 加强信用法制法规建设 | 第29-30页 |
6. 2. 3 提高技术支持的能力 | 第30页 |
6. 3 加强人民银行监管 | 第30-31页 |
6. 3. 1 加强日常监管利风险预警 | 第30页 |
6. 3. 2 加强现场稽核检查 | 第30页 |
6. 3. 3 整顿农村市场金融秩序 | 第30-31页 |
6. 3. 4 健全信用社退出机制 | 第31页 |
6. 4 加强政策性扶持 | 第31-32页 |
6. 4. 1 创造宽松的经营环境 | 第31页 |
6. 4. 2 实行倾斜性的财税政策 | 第31-32页 |
6. 4. 3 剥离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 | 第32页 |
6. 5 大力维护金融债权 | 第32-33页 |
6. 6 加快建立存款保险制度 | 第33页 |
6. 7 尽快制定合作金融法规 | 第33-34页 |
结论 | 第34-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