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 第1-12页 |
| 1 铜精矿造锍熔炼工艺的发展及闪速炉仿真研究的意义 | 第12-23页 |
| ·铜熔炼工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2-19页 |
| ·铜冶金的现代生产方法 | 第12-13页 |
| ·现代铜火法熔炼工艺及设备 | 第13-15页 |
| ·闪速炼铜工艺的发展与现状 | 第15-19页 |
| ·有色冶金热工过程研究的发展与计算机模拟技术的应用 | 第19-21页 |
| ·有色炉窑热工过程研究方法的发展 | 第19-20页 |
| ·计算机模拟技术在闪速熔炼工艺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 ·本课题研究的意义与研究内容 | 第21-23页 |
| ·课题意义 | 第21-22页 |
| ·课题研究内容 | 第22-23页 |
| 2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过程及其设备的发展 | 第23-34页 |
| ·概述 | 第23-24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过程 | 第24-28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过程的主要化学反应 | 第24-25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过程的反应机理 | 第25-26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生产的强化与进展 | 第26-28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熔炼炉 | 第28-33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炉结构 | 第28-30页 |
| ·奥托昆普闪速炉炉体改进与发展 | 第30-33页 |
| ·小结 | 第33-34页 |
| 3 铜闪速炉系统数值熔炼模型及生产合理强化的仿真研究 | 第34-57页 |
| ·引言 | 第34页 |
| ·闪速炉系统数值熔炼模型 | 第34-47页 |
| ·闪速炉系统数值熔炼模型组成与结构 | 第34-35页 |
| ·系统参数计算模型 | 第35-39页 |
| ·物料化学成分计算模块 | 第35-36页 |
| ·物料物相组成计算模块 | 第36-38页 |
| ·温度计算模块 | 第38-39页 |
| ·闪速熔炼过程衡算模型 | 第39-42页 |
| ·建模方案选择 | 第39-40页 |
| ·模型描述 | 第40-42页 |
| ·闪速炉生产系统优化仿真模型 | 第42-47页 |
| ·模型功能 | 第43页 |
| ·建模前提 | 第43页 |
| ·模型表述 | 第43-44页 |
| ·约束条件 | 第44-47页 |
| ·系统运行 | 第47-49页 |
| ·铜闪速炉熔炼能力综合仿真研究 | 第49-50页 |
| ·铜闪速炉熔炼过程合理强化仿真研究分析 | 第50-55页 |
| ·铜锍品位对生产强化的影响 | 第51-52页 |
| ·工艺风富氧率对生产强化的影响 | 第52-53页 |
| ·铁硅比对熔炼过程的影响 | 第53-54页 |
| ·精矿含铜品位对系统能力的影响 | 第54-55页 |
|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 4 铜闪速炉反应塔炉衬蚀损机理分析 | 第57-72页 |
| ·引言 | 第57页 |
| ·有色冶金过程常用的镁铬砖 | 第57-58页 |
| ·有色冶炼过程中炉衬蚀损的一般形式 | 第58-59页 |
| ·反应塔炉衬蚀损的显微镜结构分析 | 第59-65页 |
| ·挂渣层 | 第60-63页 |
| ·渣层区全体形貌 | 第60-61页 |
| ·Cu与Cu化合物的分布 | 第61-63页 |
| ·挂渣层扫描电镜分析小结 | 第63页 |
| ·砖衬层 | 第63-65页 |
| ·反应塔炉衬蚀损机理分析 | 第65-71页 |
| ·挂渣对反应塔炉衬的良好保护 | 第65-66页 |
| ·熔锍在耐火材料中的渗透 | 第66-67页 |
| ·熔渣对耐火材料的侵蚀 | 第67-70页 |
| ·气体侵蚀 | 第70页 |
| ·冲刷蚀损 | 第70-71页 |
| ·分析小结 | 第71页 |
| ·本章总结 | 第71-72页 |
| 5 铜闪速炉反应塔炉衬热场数值仿真及炉膛内形在线显示系统研究 | 第72-95页 |
| ·引言 | 第72-73页 |
| ·反应塔炉衬热场数值仿真研究 | 第73-81页 |
| ·建模理论与求解方法 | 第73页 |
| ·求解区域 | 第73-74页 |
| ·传热控制方程 | 第74-76页 |
| ·边界条件及其计算 | 第76-78页 |
| ·边界条件确定 | 第76页 |
| ·边界条件计算方程 | 第76-78页 |
| ·边界参数计算 | 第78-79页 |
| ·热场计算流程 | 第79-81页 |
| ·反应塔炉膛内形移动边界仿真模型研究 | 第81-85页 |
| ·Stefan问题及其求解 | 第81页 |
| ·反应塔炉膛内形物理界定 | 第81页 |
| ·挂渣边界消长过程机理 | 第81-82页 |
| ·反应塔移动边界仿真模型 | 第82-84页 |
| ·反应塔壁面挂渣相变温度确定 | 第84-85页 |
| ·仿真软件的运行检验 | 第85-86页 |
| ·系统运行 | 第86-90页 |
| ·仿真信息源输入 | 第87-88页 |
| ·实时结果显示 | 第88-89页 |
| ·反应塔壁面炉衬蚀损预警分析 | 第89-90页 |
| ·仿真试验研究 | 第90-94页 |
| ·仿真试验计算 | 第90-91页 |
| ·温度对反应塔移动边界的影响 | 第91-92页 |
| ·生产参数对塔内温度的影响 | 第92-94页 |
| ·本章小结 | 第94-95页 |
| 6 闪速炉反应塔塔壁结构优化研究 | 第95-103页 |
| ·引言 | 第95页 |
| ·反应塔塔壁结构优化模型 | 第95-99页 |
| ·模型及传热方程确立 | 第95-97页 |
| ·边界条件及其计算 | 第97-98页 |
| ·反应塔壁面三维传热仿真计算 | 第98-99页 |
| ·反应塔塔壁结构优化计算 | 第99-102页 |
| ·耐火材料热导率的优化 | 第99-101页 |
| ·反应塔塔壁砖衬厚度优化研究 | 第101-102页 |
| ·本章小结 | 第102-103页 |
| 7 结论及建议 | 第103-105页 |
| 参考文献 | 第105-110页 |
| 附件 | 第110-112页 |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论文 | 第112-113页 |
| 致谢 | 第11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