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创性声明 | 第1页 |
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 第4-5页 |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28页 |
·CAD | 第12-13页 |
·工程CAD 与工厂CAD | 第13-20页 |
·国外工厂设计软件概述 | 第14-16页 |
·国内工厂设计软件概述 | 第16-17页 |
·PDSPFT 项目概述 | 第17-20页 |
·工程结构分析计算 | 第20-25页 |
·结构分析计算流程 | 第20-22页 |
·工程CAD 结构分析计算的发展趋势 | 第22-23页 |
·钢结构CAD 系统结构分析计算 | 第23-24页 |
·工厂CAD 结构分析计算实现中存在的问题 | 第24-25页 |
·本文工作 | 第25-28页 |
第二章 工程设计与分析计算的统一建模 | 第28-52页 |
·概述 | 第28-29页 |
·几何拓扑与模型属性的统一描述 | 第29-38页 |
·基于代数拓扑的链模型 | 第30-32页 |
·物理行为的链模型表示 | 第32-35页 |
·链模型的应用 | 第35-37页 |
·链模型的优点 | 第37-38页 |
·工程设计与分析计算的统一建模 | 第38-46页 |
·工程CAD 统一建模 | 第38-40页 |
·模型属性 | 第40-41页 |
·点线面一体化模型 | 第41-42页 |
·统一模型的层次结构 | 第42-44页 |
·核心模型的数据组织 | 第44-45页 |
·点模型到线模型的转化 | 第45-46页 |
·转换系统 | 第46-51页 |
·转换函数集 | 第47-48页 |
·转换规则集 | 第48-51页 |
·小结 | 第51-52页 |
第三章 钢结构设计与分析计算统一模型 | 第52-68页 |
·钢结构设计 | 第52-54页 |
·建立钢结构设计与分析计算统一模型的必要性 | 第54-55页 |
·钢结构模型的拓扑抽象 | 第55-59页 |
·智能点及智能点的归并 | 第55-56页 |
·智能外点的归并准则 | 第56-57页 |
·钢结构的拓扑结构以及智能点描述 | 第57-58页 |
·钢结构模型的网状结构图 | 第58-59页 |
·钢结构核心模型 | 第59-60页 |
·核心模型到分析计算模型的转化 | 第60-65页 |
·从核心模型到荷载模型的转化 | 第61-63页 |
·荷载导算的链模型描述 | 第63-65页 |
·工程设计与工程分析计算的统一 | 第65-67页 |
·设计结果的分析 | 第65-66页 |
·分析结果对设计的反馈 | 第66-67页 |
·小结 | 第67-68页 |
第四章 基于统一模型的工程优化 | 第68-83页 |
·概述 | 第68页 |
·工程优化方法 | 第68-70页 |
·结构优化设计 | 第70-76页 |
·钢结构结构设计造价优化 | 第71-72页 |
·荷载的组合优化 | 第72-76页 |
·工程问题的布局优化 | 第76-82页 |
·荷载的动态分层标注 | 第77-81页 |
·算法描述 | 第81-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于统一模型的钢结构CAD 系统分析计算的实现 | 第83-104页 |
·PDSOFT STEELWORKS 系统 | 第83-85页 |
·分析计算模块 | 第85-88页 |
·分析计算的流程 | 第85-86页 |
·分析计算的特点 | 第86-87页 |
·分析计算与其它子系统之间的关系 | 第87-88页 |
·分析计算的阶段模型 | 第88-93页 |
·分析计算的数据管理 | 第89-92页 |
·分析计算的数据操作 | 第92-93页 |
·布置过程 | 第93-95页 |
·计算过程 | 第95-97页 |
·验算过程 | 第97-99页 |
·计算结果的显示 | 第99-100页 |
·小结 | 第100-104页 |
第六章 总结和展望 | 第104-110页 |
·层次化的统一模型 | 第104-106页 |
·核心模型的自动生成 | 第105页 |
·计算结果对核心模型的编辑 | 第105-106页 |
·个性化工程分析计算 | 第106-107页 |
·核心模型对个性化有限元模型的支持 | 第106-107页 |
·可视化技术的应用 | 第107页 |
·工程CAD 的集成数据库平台 | 第107页 |
·结论与进一步的工作 | 第107-110页 |
附录 | 第110-117页 |
参考文献 | 第117-123页 |
致谢 | 第123-124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24-125页 |
作者简历 | 第12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