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论 | 第1-16页 |
第一章 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的理论研究 | 第16-35页 |
第一节 经济增长及其条件 | 第16-19页 |
一、 经济增长的涵义 | 第16-17页 |
二、 经济增长的因素 | 第17-19页 |
第二节 经济政策体系 | 第19-29页 |
一、 经济政策的属性 | 第19-24页 |
二、 经济政策体系 | 第24-26页 |
三、 经济政策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 第26-29页 |
第三节 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看经济政策的调整 | 第29-35页 |
一、 西方经济增长理论回顾 | 第29-33页 |
二、 从西方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看经济政策的调整 | 第33-34页 |
三、 小结 | 第34-35页 |
第二章 计划经济体制下中国经济增长的政策变迁 | 第35-49页 |
第一节 改革前中国经济增长概况:描述性说明 | 第35-39页 |
一、 经济增长速度与波动 | 第35-36页 |
二、 工业化与产业结构 | 第36-37页 |
三、 城市化进程 | 第37-38页 |
四、 收入与消费状况 | 第38-39页 |
第二节 改革前中国经济增长政策变迁的效应分析 | 第39-41页 |
一、 政策变迁的积极效应 | 第39-40页 |
二、 政策变迁的消极效应 | 第40-41页 |
第三节 计划经济体制下经济政策的制定及经济增长与政策关系 | 第41-49页 |
一、 计划体制作用下经济政策制定的假定前提 | 第42-43页 |
二、 计划体制作用下经济政策制定的现实背景 | 第43-44页 |
三、 计划体制作用下经济政策制定及其传导的特点 | 第44-46页 |
四、 中国经济增长与经济政策的交互关系 | 第46-49页 |
第三章 体制改革:中国经济增长中的政策创新 | 第49-70页 |
第一节 改革开放:中国经济增长的新格局 | 第49-55页 |
一、 改革开放后,东西部经济增长的差距拉大 | 第49-53页 |
二、 产生差距及差距拉大的原因 | 第53-55页 |
第二节 东部经济腾飞的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 | 第55-63页 |
一、 “东倾”优惠政策制定的理论依据及背景 | 第55页 |
二、 政策创新:东部经济腾飞的“驱动器” | 第55-60页 |
1. 政策创新的界定 | 第55-56页 |
2. 东部对外开放的具体优惠政策:政策创新的一个方面 | 第56-57页 |
3. 模型分析:税收政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 第57-58页 |
4. 政策运用收益最大化:政策创新的另一方面 | 第58-60页 |
三、 制度创新:东部经济腾飞的“内燃机” | 第60-63页 |
1. 制度创新:政策绩效的根本保证 | 第60-61页 |
2. 制度创新的效应:东西部经济增长的比较分析 | 第61-63页 |
3. 小结 | 第63页 |
第三节 中国经济增长的新举措:战略西移及其政策创新 | 第63-70页 |
一、 西部大开发:历史的必然选择 | 第63-64页 |
二、 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的内容 | 第64-65页 |
三、 西部大开发:政策创新与制度创新并进 | 第65-70页 |
1. 政策创新:启动西部大开发的契机 | 第66-67页 |
2. 制度创新:西部大开发的根本 | 第67-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2页 |
后记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