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9页 |
Abstract | 第9-12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7页 |
·目的和意义 | 第12页 |
·汾河运城段的自然环境概况 | 第12-13页 |
·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国内湿地科学研究进展 | 第13-14页 |
·植被数量生态学研究进展 | 第14-15页 |
·数量生分类和排序研究进展 | 第15页 |
·优势种群生态位研究进展 | 第15页 |
·优势种群种间关系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关于退化湿地的研究进展 | 第16-17页 |
第二章 汾河运城段湿地植被的数量分类和排序 | 第17-24页 |
·引言 | 第17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取样 | 第17页 |
·数据处理 | 第17页 |
·数据分析 | 第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7-23页 |
·TWINSPAN分类 | 第17-20页 |
·DCA排序分析 | 第20-23页 |
·小结 | 第23-24页 |
第三章 汾河运城段湿地植被优势种群生态位分析 | 第24-28页 |
·引言 | 第24页 |
·研究方法 | 第24页 |
·取样 | 第24页 |
·资源轴的确定 | 第24页 |
·生态位宽度的测定 | 第24页 |
·生态位重叠的测定 | 第24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24-27页 |
·生态位宽度 | 第24-26页 |
·优势种群的生态位重叠分析 | 第26-27页 |
·讨论 | 第27-28页 |
第四章 汾河运城段湿地植被种间关系研究 | 第28-32页 |
·引言 | 第28页 |
·研究方法 | 第28页 |
·取样 | 第28页 |
·数据处理 | 第2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28-31页 |
·种间关联 | 第29页 |
·Pearson相关系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 | 第29-31页 |
·生态种组的划分和分析 | 第31页 |
·小结 | 第31-32页 |
第五章 汾河湿地的保护及重建对策 | 第32-35页 |
·引言 | 第32页 |
·汾河湿地退化的现状与原因 | 第32-33页 |
·污染严重是导致汾河湿地环境退化的主要因素 | 第32页 |
·大型水利工程建设加速湿地面积萎缩 | 第32页 |
·过度开垦导致湿地生物多样性下降 | 第32-33页 |
·煤炭的无序开采加剧湿地生态环境恶化的进程 | 第33页 |
·湿地保护和恢复对策 | 第33-35页 |
·加强汾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和生态修复 | 第33页 |
·加强对汾河流域污染企业的治理 | 第33-34页 |
·因地制宜,积极采取“退耕还湿”的方针 | 第34页 |
·加强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和管理 | 第34-35页 |
参考文献 | 第35-39页 |
致谢 | 第39-40页 |
附录 | 第40-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