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1-6页 |
中文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序 | 第8-11页 |
1 引言 | 第11-12页 |
2 信托业监管体制概述 | 第12-16页 |
·信托业监管的概念、范围和意义 | 第12-15页 |
·信托业监管的概念 | 第12-13页 |
·信托业监管的范围 | 第13-14页 |
·信托业监管的意义 | 第14-15页 |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范畴 | 第15-16页 |
3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与现状 | 第16-27页 |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发展历程 | 第16-20页 |
·双层监管和混业经营体制的形成 | 第16-17页 |
·单层监管和分业经营体制的建立 | 第17-19页 |
·分业经营、统一监管的表象和混业经营、多头监管的实质 | 第19-20页 |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现状 | 第20-23页 |
·信托业监管现状 | 第20页 |
·信托业监管模式 | 第20-21页 |
·信托业监管主体及其职能 | 第21-22页 |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法律规范体系 | 第22-23页 |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问题分析 | 第23-27页 |
·监管方向、定位不清 | 第23-24页 |
·监管模式与信托业发展状况相冲突 | 第24页 |
·监管主体及其职能分配混乱 | 第24-25页 |
·有关监管体制的法律体系的缺陷 | 第25-27页 |
4 国外信托业的监管体制 | 第27-37页 |
·国外信托业的监管体制 | 第27-33页 |
·英国信托业的监管体制——新型“单层多头”模式 | 第27-28页 |
·美国信托业的监管体制——“双层多头”模式 | 第28-30页 |
·日本信托业的监管体制——“统一型”模式 | 第30-32页 |
·其他国家信托业的监管体制 | 第32-33页 |
·国外成功监管体制的总结 | 第33-37页 |
·监管方向、职能定位 | 第33页 |
·监管模式选择 | 第33-34页 |
·监管机构的设置和职能分配 | 第34-35页 |
·信托业监管体制的法律规范体系 | 第35-37页 |
5 我国信托业监管体制的完善 | 第37-50页 |
·监管理念的确立 | 第37-39页 |
·明确信托业的发展方向 | 第37-38页 |
·确立监管原则 | 第38-39页 |
·职能定位 | 第39页 |
·监管模式的选择 | 第39-42页 |
·监管主体及职责 | 第42-47页 |
·合理设置监管机构 | 第42-43页 |
·明确职能分配 | 第43-45页 |
·完善监管方式 | 第45-47页 |
·监管体制立法 | 第47-50页 |
·完善已有的相关立法 | 第47-48页 |
·统一监管规则 | 第48-49页 |
·建立监管体制规范的法律体系 | 第49-50页 |
6 结论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3页 |
作者简历 | 第53-55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