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溶胶强化杨木复合材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8-33页 |
·引言 | 第18-19页 |
·研究背景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19页 |
·项目来源与经费支持 | 第19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 第19-31页 |
·无机质复合木材国内外制备研究现状 | 第20-25页 |
·无机质复合木材的机理研究 | 第25-29页 |
·性能改善的研究 | 第29-30页 |
·无机强化木材的性能及应用领域 | 第30-31页 |
·研究目标和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研究目标 | 第31页 |
·主要研究内容 | 第31-32页 |
·技术路线 | 第32-33页 |
第二章 硅溶胶处理液及杨木常压浸渍性能的初步研究 | 第33-40页 |
·引言 | 第33-3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34-35页 |
·实验材料 | 第34页 |
·实验方法 | 第34-3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35-39页 |
·处理液的物化指标 | 第35-36页 |
·增重率 | 第36-37页 |
·抗流失性 | 第37-38页 |
·时效性 | 第38-39页 |
·小结 | 第39-40页 |
第三章 硅溶胶浸渍杨木工艺对比研究 | 第40-57页 |
·引言 | 第40-43页 |
·满细胞法 | 第41-42页 |
·空细胞法 | 第42-43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43-45页 |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设备与仪器 | 第44页 |
·实验方法 | 第44-45页 |
·性能测试 | 第4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45-55页 |
·处理工艺与复合木材增重率的关系 | 第46-49页 |
·处理工艺与复合木材力学性能的关系 | 第49-55页 |
·小结 | 第55-57页 |
第四章 硅溶胶强化杨木复合材的制备与物理力学性能 | 第57-84页 |
·引言 | 第57页 |
·硅溶胶强化杨树木材力学性能 | 第57-8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57-59页 |
·复合木材的物理力学性能 | 第59-77页 |
·工艺因子与尺寸变化的关系 | 第77-82页 |
·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硅溶胶复合木材性能评价 | 第84-99页 |
·引言 | 第84页 |
·复合木材的胶合性能 | 第84-87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4-86页 |
·性能检测 | 第86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6-87页 |
·阻燃性能研究 | 第87-9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8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87-90页 |
·复合材的尺寸稳定性 | 第90-9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0-9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1-94页 |
·复合木材的润湿性解析 | 第94-9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94-9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95-98页 |
·小结 | 第98-99页 |
第六章 复合木材微观结构研究 | 第99-115页 |
·引言 | 第99-100页 |
·复合木材的微观结构 | 第100-102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0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0-102页 |
·复合木材的超微结构 | 第102-105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2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2-105页 |
·复合木材中无机成分的分布 | 第105-110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05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05-110页 |
·荧光显微镜下复合木材的结构 | 第110-114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1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1-114页 |
·小结 | 第114-115页 |
第七章 复合木材强化机理研究 | 第115-122页 |
·引言 | 第115-116页 |
·XRD 分析 | 第116-118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6-117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7-118页 |
·复合材的红外分析 | 第118-121页 |
·材料和方法 | 第118页 |
·结果与分析 | 第118-121页 |
·小结 | 第121-122页 |
第八章 结论及建议 | 第122-126页 |
·结论 | 第122-125页 |
·硅溶胶处理液性能表征 | 第122页 |
·硅溶胶强化杨树木材工艺对比研究 | 第122-123页 |
·硅溶胶强化杨树木材性能研究 | 第123页 |
·复合木材性能评价 | 第123-124页 |
·复合木材微观结构研究 | 第124-125页 |
·复合木材强化机理研究 | 第125页 |
·建议 | 第125-126页 |
参考文献 | 第126-133页 |
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 | 第133-135页 |
致谢 | 第13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