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导语 | 第7-8页 |
一、党内助辩制度的基本构成 | 第8-15页 |
(一) 党内助辩之基本原则 | 第8-10页 |
(二) 党内助辩之主体 | 第10-11页 |
(三) 党内助辩制度之权利义务结构 | 第11-12页 |
1.党内助辩人的权利和义务 | 第11-12页 |
2.案件审理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 第12页 |
(四) 党内助辩的程序和方法 | 第12-15页 |
二、党内助辩制度的建立背景和成效 | 第15-21页 |
(一) 党内助辩制度之建立 | 第15-18页 |
(二) 党内助辩制度的成效 | 第18-21页 |
三、党内助辩制度的正当性分析 | 第21-25页 |
(一) 党内助辩制度体现了我们党关于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权利的基本理念 | 第21-22页 |
(二) 党内助辩制度符合党章和党内法规的规定 | 第22-25页 |
四、党内助辩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之比较 | 第25-35页 |
(一) 助辩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之比较 | 第25-26页 |
1.助辩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25页 |
2.辩护制度的理论渊源 | 第25-26页 |
(二) 助辩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设计目的之比较 | 第26-27页 |
(三) 助辩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内容之比较 | 第27-32页 |
1.查阅案卷权 | 第27-28页 |
2.会见权 | 第28-29页 |
3、咨询权 | 第29页 |
4.程序监督权 | 第29-30页 |
5.辩护权 | 第30页 |
6.提请补充证据权 | 第30-31页 |
7.保守秘密义务 | 第31页 |
8.不得提供虚假证据义务 | 第31页 |
9.关于取酬问题 | 第31-32页 |
(四) 助辩制度与刑事辩护制度权利保障之比较 | 第32-35页 |
1.助辩制度的权利保障 | 第32-34页 |
2.辩护制度的权利保障 | 第34-35页 |
五、党内助辩制度的启示及完善建议 | 第35-39页 |
(一) 启示 | 第35页 |
(二) 完善建议 | 第35-39页 |
1.进一步增强审理能力 | 第35-36页 |
2.注意加强对检举人和证人的权益保护 | 第36页 |
3.探索助辩制度与"审理"公开制度相结合 | 第36-37页 |
4.逐步将"示证"制度引入助辩制度 | 第37-38页 |
5.有条件的案件可适用简易程序 | 第38-39页 |
结论 | 第39-40页 |
参考书目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