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经济计划与管理论文--物资经济论文--物资流通论文

基于响应面法的越库配送系统仿真优化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研究背景第10-11页
   ·仿真优化技术研究现状第11-16页
     ·仿真优化技术的原理第11-12页
     ·仿真优化算法的分类及成果第12-14页
     ·响应面法的概述第14-15页
     ·响应面法研究物流系统的必要性与可行性第15-16页
   ·越库配送系统研究现状第16-18页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7页
     ·国内研究现状第17-18页
   ·论文的框架及研究内容第18-19页
   ·本章小结第19-20页
第二章 物流系统仿真基本理论第20-31页
   ·离散事件系统第20页
   ·离散事件系统系统的仿真第20-24页
     ·离散事件系统的仿真方法第20-21页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策略第21-22页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结构元素第22-23页
     ·离散事件系统仿真步骤第23-24页
   ·常用仿真工具介绍第24-26页
   ·Flemsim仿真软件介绍第26-30页
     ·Flexsim简介第26-27页
     ·Flexsim功能第27-28页
     ·Flexsim仿真模型基本组成第28-29页
     ·Flexsim仿真模型建模基本步骤第29-30页
   ·本章小节第30-31页
第三章 越库配送系统基本理论第31-38页
   ·越库作业的含义第31-32页
   ·越库配送中心的运作流程第32-33页
     ·越库配送中心外部流程第32-33页
     ·越库配送系统内部流程第33页
   ·越库作业的类型第33-34页
   ·实施越库策略的意义及条件第34-36页
     ·实施越库策略的意义第34页
     ·影响越库策略实施的因素第34-35页
     ·实现越库作业的条件第35-36页
   ·越库作业的应用现状第36-37页
   ·本章小结第37-38页
第四章 越库配送系统的排队模型第38-47页
   ·越库配送系统模型描述第38-39页
   ·模型的基本理论——排队论第39-44页
     ·排队论的可行性第39页
     ·基本概念第39-41页
     ·到达间隔的分布和服务时间的分布第41-43页
     ·单服务台与多服务台负指数分布排队系统的分析第43-44页
   ·两阶段越库配送系统排队模型第44-46页
     ·收货区(Receiving Dock)第44-45页
     ·发货区(Shipping Dock)第45-46页
   ·本章小结第46-47页
第五章 基于Flexsim的越库配送系统仿真第47-62页
   ·越库配送系统布局设置第47-50页
     ·宏观布局设置第47-49页
     ·微观布局设置第49-50页
   ·定义"流"第50-51页
   ·实体的参数设置第51-61页
     ·仿真数据收集的方法第51-52页
     ·基于ExpertFit数据模型的建立第52-55页
     ·实体的参数设置第55-59页
     ·实体的程序设置第59-61页
   ·越库配送系统仿真模型的调试与运行第61页
   ·本章小结第61-62页
第六章 响应面法的基本理论第62-85页
   ·响应面法第62-63页
     ·响应面的设计与应用第62页
     ·中心复合设计第62-63页
     ·响应面法的应用第63页
   ·实验设计与分析方法基本理论第63-72页
     ·二因素析因设计第64-66页
     ·2~k析因设计第66-70页
     ·附加中心点的2~K设计第70-71页
     ·选择规范变量的原因第71-72页
   ·实验设计与分析软件—Design Expert 7.0第72-73页
     ·Design Expert 7.0基本介绍第72-73页
     ·Design Expert 7.0分析流程图第73页
   ·单因素响应面计算示例第73-84页
     ·拟合响应面方程第74-76页
     ·ANOVA(方差分析)第76-78页
     ·响应面模型的适合性检验第78-82页
     ·Optimization第82-84页
   ·本章小结第84-85页
第七章 基于响应面法的越库配送系统参数优化第85-103页
   ·仿真数据与响应面法结合的可行性第85-86页
   ·设计仿真实验第86-91页
     ·模型假设第86-87页
     ·设计实验第87-88页
     ·输入响应数据第88-91页
   ·分析实验结果第91-97页
     ·Response Ⅰ——吞吐量的分析第91-95页
     ·Response Ⅱ——暂存区货物存储时间分析第95-97页
   ·优化响应变量第97-102页
     ·吞吐量最大化第97-98页
     ·暂存区货物存储时间最小化第98-99页
     ·多重响应优化第99-102页
   ·本章小结第102-103页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第103-105页
致谢第105-107页
参考文献第107-112页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著及取得的科研成果第112页

论文共11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双嘧达莫缓释滴丸的研制
下一篇:CD40/CD40L在兔失血性休克致肺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