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6页 |
缩略词 | 第6-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8页 |
·水性聚氨酯材料简介 | 第10-11页 |
·水性聚氨酯材料应用领域 | 第11-18页 |
·纺织品整理剂 | 第12-14页 |
·织物抗皱整理剂 | 第12-13页 |
·印花整理剂 | 第13页 |
·抗静电整理剂 | 第13页 |
·固色剂 | 第13-14页 |
·织物阻燃剂 | 第14页 |
·其它织物整理剂 | 第14页 |
·水性聚氨酯涂料 | 第14-16页 |
·水性木器漆 | 第14-15页 |
·水性建筑涂料 | 第15页 |
·汽车用水性聚氨酯涂料 | 第15页 |
·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15-16页 |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 第16-18页 |
·木材工业应用 | 第16页 |
·鞋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 第16-17页 |
·复合软包装用水性聚氨酯胶黏剂 | 第17页 |
·水性聚氨酯胶黏剂其它领域的应用 | 第17-18页 |
·水性聚氨酯发展现状和现存的主要问题 | 第18-19页 |
·水性聚氨酯的机械强度有待提高 | 第18页 |
·水性聚氨酯固含量偏低 | 第18页 |
·降低聚氨酯合成过程溶剂用量 | 第18页 |
·耐水性不足 | 第18-19页 |
·水性聚氨酯树脂的干燥理论研究的不足 | 第19页 |
·开发功能型水性聚氨酯 | 第19页 |
·有机氟改性水性聚氨酯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19-26页 |
·利用氟醇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 | 第20-22页 |
·一元氟醇封端法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 | 第20-21页 |
·二元氟醇扩链法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 | 第21页 |
·大分子二元氟醇作为软段合成含氟聚氨酯 | 第21-22页 |
·利用含氟异氰酸酯合成含氟水性聚氨酯 | 第22-23页 |
·利用含氟丙烯酸酯合成氟改性聚氨酯乳液 | 第23-26页 |
·非共聚型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 | 第23-24页 |
·共聚型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 | 第24-25页 |
·接枝型含氟丙烯酸酯-聚氨酯复合乳液 | 第25-26页 |
·小结 | 第26页 |
·论文研究思路及创新点 | 第26-28页 |
第二章 实验部分 | 第28-36页 |
·实验原料和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原料 | 第28-29页 |
·实验仪器设备 | 第29页 |
·乳液合成工艺 | 第29-32页 |
·聚氨酯预聚体合成 | 第29页 |
·IPN型PUA的合成 | 第29-30页 |
·共聚型PUA的合成 | 第30-31页 |
·FPUA乳液制备 | 第31-32页 |
·织物整理工艺 | 第32页 |
·性能测试 | 第32-36页 |
第三章 丙烯酸酯改性水性聚氨酯核壳乳液聚合工艺探究 | 第36-48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7页 |
·单体预乳化用量对PUA聚合过程的影响 | 第37-38页 |
·PUA乳液综合性能 | 第38-39页 |
·PUA结构分析 | 第39-40页 |
·PUA核壳结构形貌 | 第40-42页 |
·PUA胶膜综合性能分析 | 第42-44页 |
·PUA热力学性能TG分析 | 第44-46页 |
·PUA热力学性能DSC分析 | 第46-47页 |
·小结 | 第47-48页 |
第四章 含氟丙烯酸酯改性聚氨酯核壳乳液的制备及表征 | 第48-60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8-58页 |
·乳胶粒结构透射电镜表征(TEM) | 第48-49页 |
·DMPA含量对共聚物乳液性能影响 | 第49-51页 |
·含氟乳化剂用量对乳液性能和胶膜接触角的影响 | 第51-52页 |
·共聚物红外结构表征(FT-IR) | 第52-54页 |
·涂膜力学性能影响 | 第54-55页 |
·TG分析 | 第55页 |
·共聚物胶膜耐水性、接触角和表面能 | 第55-57页 |
·共聚物胶膜深度元素分析 | 第57-58页 |
·共聚物表面形貌 | 第58页 |
·小结 | 第58-60页 |
第五章 FPUA乳液在织物整理上的应用 | 第60-64页 |
·FPUA乳液的综合性能 | 第61页 |
·整理剂用量对织物防水防油效果的影响 | 第61-62页 |
·整理效果图 | 第62-63页 |
·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2页 |
致谢 | 第72-7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