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8页 |
| Abstract | 第8-10页 |
| 引言 | 第10-12页 |
| 1 文献综述 | 第12-27页 |
| ·传统的微生物培养法 | 第14页 |
| ·生物标记法(biomarker) | 第14-15页 |
| ·BIOLOG鉴定系统 | 第15页 |
| ·分子生物学方法 | 第15-19页 |
|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luorescence in situ hybridization, FISH) | 第16-17页 |
| ·单链构象多态性(Single-Stranded-Conformation Polymorphism, SSCP) | 第17页 |
| ·16S rDNA的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ARDRA) | 第17页 |
| ·16S rDNA末端标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T-RFLPs) | 第17-18页 |
| ·随机扩增片段多态性 DNA(Randomly amplified polymorphic DNA,RAPD) | 第18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和温度梯度凝胶电泳(TGGE) | 第18-19页 |
| ·PCR-DGGE | 第19-21页 |
| ·原理 | 第19页 |
| ·应用 | 第19-20页 |
| ·DGGE技术的优缺点 | 第20-21页 |
| ·石油污染治理 | 第21-27页 |
| ·土壤石油污染的处理方法 | 第21-22页 |
| ·降解石油烃的微生物种类 | 第22页 |
| ·微生物对石油烃的降解机理 | 第22-24页 |
| ·影响石油生物降解的因素 | 第24-27页 |
| 2. 福建省稻田土壤细菌群落的16S rDNA-PCR-DGGE分析 | 第27-38页 |
| ·材料 | 第27-28页 |
| ·土壤样品 | 第27页 |
| ·试剂以及仪器 | 第27-28页 |
| ·试验方法 | 第28-33页 |
| ·土壤理化指标测定 | 第28页 |
| ·土壤总 DNA的提取(SDS-based法) | 第28-29页 |
| ·土壤 DNA的纯化 | 第29页 |
| ·对土壤总 DNA进行16S rDNA基因的套式 PCR扩增 | 第29-32页 |
| ·套式 PCR反应产物的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 | 第32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后的特异条带分析 | 第32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谱带的回收测序 | 第32-33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33-38页 |
| ·土壤样品理化性质测定 | 第33页 |
| ·SDS法提取稻田土壤总DNA | 第33-34页 |
| ·DNA纯化 | 第34页 |
| ·PCR扩增 | 第34-35页 |
|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 第35-38页 |
| 3、石油烃降解菌株筛选 | 第38-50页 |
| ·材料 | 第38-39页 |
| ·试剂 | 第38页 |
| ·仪器 | 第38页 |
| ·菌种来源 | 第38页 |
| ·培养基 | 第38-39页 |
| ·实验方法 | 第39-44页 |
| ·菌株的分离筛选 | 第39页 |
| ·细菌分离物分子生物学分析 | 第39-42页 |
| ·PCR产物的克隆测序 | 第42-44页 |
| ·结果与分析 | 第44-50页 |
| ·石油烃降解菌的分离、筛选 | 第44页 |
| ·具石油烃降解功能的细菌分离物的DNA提取 | 第44页 |
| ·16SrDNA PCR-DGGE | 第44-46页 |
| ·石油烃降解关键基因扩增 | 第46-47页 |
| ·序列测定 | 第47-50页 |
| ·菌株 B9、B12、E47、G22研究 | 第50页 |
| 4. 讨论 | 第50-54页 |
| ·福建稻田土壤细菌群体结构的DGGE分析 | 第50-51页 |
| ·关于降解石油烃基因的克隆与相关菌株筛选 | 第51-52页 |
| ·PCR-DGGE的相关技术探讨 | 第52-54页 |
| 5. 结语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65页 |
| 附录 | 第65-66页 |
| 致谢 | 第6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