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11页 |
| 引言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概述 | 第12-22页 |
| 第一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基本问题解析 | 第12-17页 |
|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概念与特征 | 第12-14页 |
| 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与相近制度的辨析 | 第14-17页 |
| 第二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之法理分析 | 第17-22页 |
| 一、缺陷产品召回制度之法域归属 | 第17-19页 |
| 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制度价值 | 第19-20页 |
| 三、产品召回制度与产品责任法律制度的关系 | 第20-22页 |
| 第二章 境外缺陷产品召回制度比较研究 | 第22-31页 |
| 第一节 境外缺陷产品召回实体制度比较研究 | 第22-25页 |
| 一、立法体系的比较分析 | 第22-24页 |
| 二、召回对象的比较分析 | 第24-25页 |
| 三、法律责任的比较分析 | 第25页 |
| 第二节 境外缺陷产品召回程序制度比较研究 | 第25-28页 |
| 一、主管机关的比较分析 | 第25-26页 |
| 二、召回形式的比较分析 | 第26-27页 |
| 三、具体程序的比较分析 | 第27-28页 |
| 第三节 境外缺陷产品召回程序制度的特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 第28-31页 |
| 一、解决缺陷产品问题的机制相对成熟 | 第28页 |
| 二、缺陷产品管理的法律基础相对较为完备 | 第28-29页 |
| 三、高效的政府管理水平是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顺利实施的重要保证 | 第29页 |
| 四、以主动召回为主、指令召回为辅的有效监管机制 | 第29页 |
| 五、有效的信息处理系统和和公正权威的技术检测机构,是实现缺陷产品召回的有力保障 | 第29-30页 |
| 六、各国都重视缺陷汽车召回制度,在此基础上发展产品召回管理制度 | 第30-31页 |
| 第三章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现状评析 | 第31-39页 |
| 第一节 我国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概况及特点分析 | 第31-34页 |
| 一、我国现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状况 | 第31-33页 |
| 二、我国现行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立法特点分析 | 第33-34页 |
| 第二节 我国实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立法不足分析 | 第34-39页 |
| 一、立法层次低,权威性不强 | 第34页 |
| 二、行政部门职权不清 | 第34-35页 |
| 三、法律责任不明且过轻 | 第35页 |
| 四、相关法律规定的制度障碍 | 第35-39页 |
| 第四章 完善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的构想 | 第39-54页 |
| 第一节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实体性规范构想 | 第39-44页 |
| 一、立法体例选择 | 第39-41页 |
| 二、现有制度的完善 | 第41-42页 |
| 三、建立惩罚性赔偿责任 | 第42-44页 |
| 第二节 我国缺陷产品召回制度程序性规范构想 | 第44-49页 |
| 一、召回程序的完善 | 第44-48页 |
| 二、召回主管机关设置及职责 | 第48-49页 |
| 第三节 缺陷产品召回制度配套机制研究 | 第49-54页 |
| 一、建立完善的技术条件 | 第49-51页 |
| 二、发展产品召回保险 | 第51-52页 |
| 三、完善产品责任诉讼 | 第52-54页 |
| 结论 | 第54-55页 |
| 参考文献 | 第55-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