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研究
内容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11页 |
前言 | 第11-12页 |
第一章 破产重整制度概述 | 第12-19页 |
第一节 重整制度的产生 | 第12-13页 |
第二节 重整的概念与特征 | 第13-15页 |
第三节 相关制度的比较 | 第15-19页 |
一、重整与破产清算的比较 | 第15-16页 |
二、重整与破产和解的比较 | 第16-19页 |
第二章 商业银行对破产重整制度的适用 | 第19-26页 |
第一节 商业银行破产危机的特殊性 | 第19-21页 |
一、商业银行的脆弱性 | 第19-20页 |
二、银行挤兑的传染性 | 第20-21页 |
三、银行破产强烈的负外部效应 | 第21页 |
第二节 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的积极意义 | 第21-23页 |
一、符合重整对象的特定性 | 第21页 |
二、满足早期介入的必要性 | 第21-22页 |
三、发挥重整措施的有效性 | 第22页 |
四、兼顾对社会利益的平衡 | 第22-23页 |
五、体现预防为主的立法理念 | 第23页 |
第三节 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的立法模式 | 第23-26页 |
一、普通立法模式与专门立法模式 | 第23-24页 |
二、两种立法模式的实证比较 | 第24-26页 |
第三章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制度 | 第26-36页 |
第一节 构建我国商业银行重整制度的意义与立法现状 | 第26-28页 |
第二节 我国银行商业重整制度的构建思路 | 第28-33页 |
一、我国银行重整制度的价值取向 | 第28-29页 |
二、我国银行重整制度的立法原则 | 第29-31页 |
三、我国银行重整制度的权力结构 | 第31-33页 |
第三节 我国银行重整制度与接管重组的协调 | 第33-36页 |
一、银行重整与接管的衔接 | 第33-34页 |
二、银行重整与重组的统一 | 第34-36页 |
第四章 我国商业银行破产重整的运作构想 | 第36-50页 |
第一节 银行重整的申请与审查 | 第36-40页 |
一、提出银行重整申请 | 第36-39页 |
二、重整申请的审查 | 第39-40页 |
第二节 银行重整中的机构设置 | 第40-42页 |
一、重整期间的营业机构 | 第40-41页 |
二、重整期间的监督机构 | 第41页 |
三、债权人自治机构 | 第41-42页 |
第三节 银行重整计划的制定与执行 | 第42-48页 |
一、重整计划的制定 | 第42-46页 |
二、重整计划的表决与批准 | 第46-47页 |
三、重整计划的执行 | 第47-48页 |
第四节 银行重整程序的终结 | 第48-50页 |
一、重整计划认可前的终止 | 第48-49页 |
二、银行重整计划终止 | 第49页 |
三、银行重整计划完成 | 第49-50页 |
结语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