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引言 | 第10-13页 |
(一) 研究的背景 | 第10页 |
(二) 研究的基本框架 | 第10-11页 |
(三) 研究的方法及其创新之处 | 第11页 |
(四) 研究的意义 | 第11-13页 |
一、“和合”与“征服”:古代中西“关注”自然的不同思维取向 | 第13-26页 |
(一) 中国古代自然观与“天人合一”思想 | 第13-19页 |
1. 中国上古神话自然观与“和合”思想的萌芽 | 第13-16页 |
2. 中国古代“天人合一”自然观及其基本思想 | 第16-19页 |
(二) 古代西方自然观与“征服自然”思想 | 第19-26页 |
1. 蒙昧时代西方神话自然观及其思维特征 | 第20-21页 |
2. 古代西方有机整体自然观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 第21-26页 |
二、自然在人与自然关系中的失语:主体性的凸现与现代困境 | 第26-34页 |
(一) “信仰至上”:“自然优位”滑失的开始 | 第26-28页 |
(二) 近代西方机械自然观及主体意识的觉醒与高涨 | 第28-30页 |
(三) “人类中心主义”及其理性主义的膨胀 | 第30-32页 |
(四) 近现代生态危机的产生 | 第32-34页 |
三、危机后的反思 | 第34-52页 |
(一) “自然中心主义”的兴起及其局限 | 第34-35页 |
(二) “天人合一”思想的重现及其现实乏力 | 第35-39页 |
(三)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最佳考量 | 第39-52页 |
1.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内容 | 第39-40页 |
2. 马克思主义生态价值观的实质 | 第40-45页 |
(1) 对“自然中心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超越 | 第40-43页 |
(2) 对“天人合一”自然观的实践补救 | 第43-44页 |
(3) 重建主客模式,调适人与自然的关系 | 第44-45页 |
3.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 第45-52页 |
结语 | 第52-57页 |
后记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