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页 |
英文摘要 | 第4-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7-14页 |
·虚拟制造技术概述 | 第7-10页 |
·虚拟制造技术与虚拟制造系统 | 第8-9页 |
·虚拟制造的分类 | 第9-10页 |
·数控仿真技术概述 | 第10页 |
·数控仿真技术概念 | 第10页 |
·数控仿真的分类 | 第10页 |
·虚拟制造与仿真 | 第10-11页 |
·国内外数控仿真系统的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论文的意义和背景 | 第12-14页 |
第二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 第14-22页 |
·数控铣削加工过程仿真总体方案的选择 | 第14-15页 |
·OPENGL 简介 | 第15-17页 |
·OpenGL 的优点 | 第15页 |
·OpenGL 的工作流程及操作步骤 | 第15-16页 |
·OPENGL 的工作流程 | 第15-16页 |
·OPENGL 的图形操作步骤 | 第16页 |
·OpenGL 的图形变换 | 第16-17页 |
·VISUAL C++6.0 简介 | 第17-18页 |
·VISUAL C++6.0 平台上的OPENGL 编程 | 第18-19页 |
·数控铣削加工过程仿真系统应满足的要求 | 第19页 |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总体结构设计 | 第19-21页 |
·数控加工仿真系统的操作界面设计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系统的几何建模 | 第22-28页 |
·虚拟铣床的组成 | 第22页 |
·基于OPENGL 的几何模型建立 | 第22-28页 |
·建立用户视图区 | 第23-24页 |
·创建OpenGL 绘制环境 | 第24-26页 |
·绘制各部件模型 | 第26-28页 |
第四章 数控代码编译 | 第28-39页 |
·数控代码简介 | 第28-29页 |
·程序的结构 | 第28页 |
·程序的格式 | 第28-29页 |
·编译模块的设计 | 第29页 |
·词法分析 | 第29-33页 |
·语法分析 | 第33-37页 |
·指令格式错误 | 第34-35页 |
·指令与功能字匹配错误 | 第35-36页 |
·指令逻辑错误的检验 | 第36-37页 |
·目标文件生成 | 第37-39页 |
第五章 虚拟铣床加工过程动态仿真的实现 | 第39-48页 |
·工件模型显示方法的选择 | 第39-40页 |
·铣削加工过程仿真简介 | 第40-44页 |
·毛坯的离散化 | 第41-42页 |
·三角化离散法的实现 | 第42页 |
·刀具扫掠体、包络面的计算 | 第42-44页 |
·修改离散点高度 | 第44页 |
·动态仿真过程的实现 | 第44-45页 |
·动态仿真过程中碰撞干涉现象的检验 | 第45-48页 |
·本系统中碰撞干涉现象分析 | 第45-46页 |
·碰撞干涉检验的理论支持——多边形重叠性的检验 | 第46-47页 |
·本系统中碰撞干涉现象检验实现 | 第47-48页 |
第六章 该系统中针对球头铣刀切削力的初步研究 | 第48-54页 |
·从几何仿真中获取相关信息 | 第48-50页 |
·刀具坐标系和工件坐标系 | 第48-49页 |
·刀具进给方向的说明 | 第49-50页 |
·刀具切削微元受力分析 | 第50-54页 |
·切削微元弧长和未变形切屑厚度计算 | 第50-52页 |
·切削微元x、y、z 方向受力的表示 | 第52-53页 |
·瞬时切削合力的计算 | 第53-54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54-56页 |
·课题总结 | 第54页 |
·后续工作展望 | 第54-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致谢 | 第59-6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 第60页 |